免疫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fuxi).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免疫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强化训练要点
目录:
前言
免疫学基本理论要点
免疫学基本技能要点
一、前言
微生物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该课程的教学历来十分重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方面,但是由于教材和课时以及实验室等多方面条件的限制,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方面还略有不足。针对以上不足,该学科教学的发展需要为学生提供简练辅助教材和为学生提供开放实验室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为此特编写此辅助教材。(要求重点掌握的内容用黑体字)
二、免疫学基本理论要点
免疫学的主要内容:共7章,重点在1(抗原)、2(免疫球蛋白)、5(免疫应答)章
免疫概念以及免疫系统的功能
免疫: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身与异己抗原,并通过免疫应答排除抗原性异物,以维持机体生理平衡的功能。P5
免疫系统功能:免疫防御(排斥外来抗原性异物)、免疫自稳(清除衰老、损伤的细胞)、免疫监视(清除突变的细胞)
免疫系统功能异常情况:超敏反应、免疫缺陷、自身免疫病、肿瘤、持续的病毒感染P5
抗原、抗原的基本特性
抗原:是指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并与免疫应答产物特异性结合的物质。P14
抗原的基本特性:1、免疫原性2、抗原性P14
相关概念有:半抗原、完全抗原、蛋白质载体
抗原的异物性和特异性
异物性:(胚胎期未与免疫活性细胞接触过的物质)P14
特异性:是指抗原诱导免疫应答的特异性以及与应答产物结合发生反应的专一性P16
抗原表位: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是与TCR/BCR及抗体结合的基本单位。P16
4、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P14-16
(1)异物性
(2)抗原分子的理化特性
(3)宿主方面的因素(遗传因素 ;年龄、性别与健康状态)
(4)抗原进入机体的方式的影响(剂量、途径、 次数、佐剂)
5、抗原的种类 (不同研究角度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与佐剂
根据产生抗体是否需Th细胞辅助分:TD-Ag(胸腺依赖抗原)TI-Ag(胸腺非依赖抗原)P12
根据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分:
异嗜性抗原:是指一类与种属无关的存在于不同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P20
异种抗原 (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动物免疫血清)
同种异型抗原 (同一种属不同个体之间所存在的抗原,如HLA、血型抗原)
自身抗原(免疫隔离部位抗原的释放、改变或修饰的自身组织细胞)
独特型抗原:TCR、BCR或Ig的V区具有抗原特异性所形成的自身抗原,在同一个体内引起免疫应答,在免疫网络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根据抗原是否在抗原提呈细胞内合成分为:
内源性抗原:与MHC-Ⅰ类分子结合成复合物,被CD8+T细胞识别
外源性抗原:与MHC-Ⅱ类分子结合成复合物,被CD4+T细胞识别P22(表1-5)
超抗原:是一类由细菌外毒素和逆转录病毒蛋白构成的抗原性物质,该类抗原能与多数T细胞结合并为T细胞活化提供信号,极微量抗原可活化多克隆T细胞,产生极强的刺激效果,故称为超抗原。P24
佐剂:当其与抗原一起注射或预先注入机体时,可增强机体对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P24
6、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其相关概念
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组织和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P56
中枢免疫器官:骨髓、胸腺(免疫细胞发生、分化、成熟的场所)(免疫应答场所)P57
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脾、粘膜相关的淋巴组织(免疫细胞定居增殖的场所、免疫应答的场所)P57
免疫细胞:造血干细胞、淋巴细胞、抗原提呈细胞、其它免疫相关细胞P60
NK细胞(自然杀伤细胞)
抗原提呈细胞(APC):指具有提取、消化、加工与提呈抗原功能的一群细胞。P65
巨噬细胞的主要功能:1、吞噬和杀伤作用 2、递呈抗原作用 3、免疫调节4、免疫病理作用P52-54
7、白细胞分化抗原、CD、粘附分子P60
白细胞分化抗原:是指血细胞在分化成为不同谱系、分化的不同阶段以及细胞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标记分子。
CD:分化群的意思。将单克隆抗体检测鉴定的白细胞分化抗原称为CD抗原或CD分子。
CD4:是T细胞TCR/CD3识别抗原的辅助受体、与抗原提呈细胞表达的MHCⅡ类分子结合、参与信号转导。
CD8:辅助受体与靶细胞表达的MHCⅠ类分子结合、参与信号转导。
粘附分子:是众多介导细胞之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相互接触的结合分子的统称。
8、T细胞亚群及功能P62-63
CD4+T细胞:TH(辅助性T细胞)、TD(迟发型超敏反应性T细胞)
CD8+T细胞:TS(抑制性T细胞)、TC(细胞毒性T细胞)
9、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P26-29
基本结构:4条肽链组成的单体(由2条相同的重链和2条相同的轻链,以二硫健连接呈Y字形)包括:重链和轻链、V区和C区、功能区、铰链区
重链:由50-55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据重链的不同可分为5种类型的Ig
轻链:约214个氨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