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基本技能.docx
刮痧技术是在中医经络腧穴理论指导下,应用边缘钝滑的器具,如牛角、玉石、扁石或铜质的刮板或匙,蘸上刮痧油、水或润滑剂等介质,在体表一定部位反复刮动,使局部出现瘀斑,通过其疏通胰理,驱邪外出,疏通经络,通调营卫,和谐脏腑功能,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中医外治技术。
适用范围
适用于外感性疾病所致的不适,如高热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各类骨关节病引起的疼痛,如腰腿痛、肩关节疼痛等症状。
常用刮痧手法
直按刮法
先用热毛巾擦洗被刮痧部位,涂上相对应有关刮痧的介质,用刮痧工具直接触碰皮肤,反复刮,直到皮层表面上出现痧痕迹。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手法。
间接刮法
在将要刮痧的部位上放一层薄布类的物品,然后再用刮痧工具在薄布类的物品上面直接刮,这个方法能很有效的保护皮肤,主要用于儿童和老年人。
撮痧法
根据手法又可分为挟痧法、挤痧法、拍痧法。
挑痧法
用针刺患者体表的部位,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挑痧前需要准备75%酒精、消毒棉签和经过消毒处理的三棱针或6号注射针头1个。刮拭者先用棉签消毒局部皮肤,在挑刺的部位上,用左手捏起皮肉,右手持针,轻快地刺入并向外挑,每个部位挑3下,同时用双手挤出紫暗色的瘀血,反复5-6次,最后用消毒棉球擦净。
放痧法
此法适用于肘窝、腘窝及太阳穴等处的浅表静脉,又称刺络疗法,以针刺静脉或点刺穴位出血,而达到治病的施治方法。
操作方法
检查刮具边缘有无缺损。备齐用物。
取合理体位,暴露刮痧部位,注意保护隐私及保暖。
用刮痧板蘸取适量介质涂抹于刮痧部位。
单手握板,将刮痧板放置掌心,用拇指和食指、中指夹住刮痧板,无名指小指紧贴刮痧板边角,从三个角度固定刮痧板。刮痧时利用指力和腕力调整刮痧板角度,使刮痧板与皮肤之间夹角约为45°,以肘关节为轴心,前臂做有规律的移动。
刮痧顺序一般为先头面后手足,先腰背后胸腹,先上肢后下肢,先内侧后外侧逐步按顺序刮痧。
刮痧时用力要均匀,由轻到重,以患者能耐受为度,单一方向,不要来回刮。一般刮至皮肤出现红紫为度,或出现粟粒状、丘疹样斑点,或条索状斑块等形态变化,并伴有局部热感或轻微疼痛。对一些不易出痧或出痧较小的患者,不可强求出痧。
观察局部皮肤颜色变化,询问患者有无不适,调节手法力度。
每个部位一般刮20-30次,局部刮痧一般5-10分钟。
刮痧完毕,清洁局部皮肤,协助患者穿衣,安置舒适体位。
注意事项
操作前应了解病情,特别注意有些疾病患者不宜进行刮痧,如严重心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出血倾向疾病、感染性疾病、极度虚弱、皮肤疖肿包块、皮肤过敏者不宜进行刮痧术。
空腹及饱食后不宜进行刮痧。
急性扭挫伤、皮肤出现肿胀破溃者不宜进行刮痧术。
刮痧不配合者,如醉酒、精神分裂症、抽搐者不宜进行刮痧。
孕妇的腹部、腰骶部不宜进行刮痧。
糖尿病患者皮肤较脆弱,刮痧时要格外小心,力度轻柔;
刮痧过程中若出现头晕、目眩、心慌、出冷汗、面色苍白、恶心欲吐等晕刮现象,应立即停止刮痧,取平卧位,对症处理。
刮痧能够使经络气血通畅、打通瘀堵,是一种比较好的防病治病的治疗方法,能够调理脏腑、缓解病痛,但并非所有人都适合刮痧,应根据个人的体质来判断是否可以刮痧。有些刮痧手法,尚需要找专业医师操作,避免操作不当,造成对身体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