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学前教育.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埃里克森和弗洛伊德的社会性与人格发展阶段的比较 年龄(岁) 心理社会危机(阶段) 有重要影响的人 相应的心理性欲阶段 婴儿期(0—1) 信任对不信任 母亲 口唇期 1—3 自主对羞怯与疑虑 父亲 肛门期 3—6 主动对内疚 家庭 性器期 6—12 勤奋对自卑 邻里教师学校 潜伏期 青少年期(12—17) 统一性对角色混乱 同伴群体、理想“英雄” 生殖早期 成年早期 亲密对孤独 朋友、异性朋友 成年期 生殖对停滞 配偶、子女 老年期 自我整合对绝望 自我与他人的对比 皮亚杰的贡献 认知发展学说 1、第一阶段:0—2岁左右的孩子,皮亚杰把这一阶段 称为感知运动阶段。 2、第二阶段:2—7岁,称为前运算阶段。 3、第三阶段:具体运算阶段。这阶段大约在7—11 (12)岁之间。 4、第四阶段:形式运算阶段。12岁之后 1816年,他将所设的的各个文化教育机构(其中包括幼儿学校)集中起来,建成“性格形成新学院”。 “幼儿学校”的幼儿,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室外度过,游戏是他们的主要活动。教师常常带幼儿去观察周围环境,与他们进行不拘形式的、亲切的谈话,教他们跳舞、体操。游戏、跳舞和体操是“幼儿学校”重要的教育手段。 欧文在选择幼儿教师方面给予了特殊的注意。他认为,幼儿教师最重要的是品质,幼儿教师要热爱幼儿,要善良和正派。 欧文重视家庭教育。他强调指出“如果儿童不能养成最理想的性格,那也不是由于他们的过失,而是由于管教他们的人和他们的父母对于人性缺乏正确的认识。” 欧文办的“幼儿学校”极为成功,恩格斯曾经给予高度的评价:“他发明并第一次在这里创办了幼儿园。孩子们从二岁起就进幼儿园,他们在那里生活得非常愉快,父母简直很难把他们领回去。”但是,由于他创办幼儿学校的目的主要是保育无人照顾的幼儿,使之免于流落街头受饥、寒、病死的煎熬,因此,学校中教育的成分很少。这个早期的幼儿教育机构,具有福利性质。 (二)世界上第一个幼儿园的诞生 福禄倍尔1837年在德国勃兰根堡创办了幼儿教育机构,1840年正式命名为“幼儿园”(Kindergarten直译为儿童花园)。从此,这一名称被全世界普遍采用。 福禄倍尔——“幼儿园之父” 其学习玩具叫做“恩物” (三)我国第一所幼儿园的诞生 清末“洋务运动”后期,两户总督张之洞宣扬“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倡办新式教育。湖北巡抚端方于1903年9月在武昌创办湖北幼稚园,我国第一所官办学前儿童教育机构正式诞生。 ????? 办园方针和方式均采用日本模式,特聘请3名日本女师范生任教。 ?? 在幼稚园的《章程》上规定,其教育保育任务包括发展身体、开发智能、培养行为习惯三个方面。同时规定招收对象为5---6岁儿童,学期一年,收托时间为每日3小时。开设的科目有行仪、训话、幼稚园语、日语、手技、唱歌、游戏7项。 ??? 入园除饭费外,其他如服装、图书等均为由官备。????? 幼稚园内附设好学堂,培养幼稚园“保姆”,招收15---35岁女子专门学习保育学科。 ???? 湖北幼稚园后改称为蒙养院,原址现为湖北武昌幼儿师范学校附属幼儿园。 湖北幼稚园后改称为蒙养院 清政府1904年,由张之洞等人合订的《奏定学堂章程》即癸(guǐ)卯(mǎo] )学制,其中包括蒙养院制度,第一次把学前教育列入学制系统。可以说,癸卯学制所定位的蒙养院,是我国学前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里程碑。 四、现代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 1932年《幼稚园课程标准》 1934年《托儿所组织条例》 1941年《陕甘宁边区政府关于保育儿童的决定》 五、当代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 确立学前教育新的社会性质和双重任务 1952年《幼儿园暂行规程(草案)》 双重任务:1、教养儿童,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2、减轻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的负担,为家长安心参加工作提供便利,具有社会公共福利的任务。 根据国情和具体条件积极发展学前教育事业 1989年《幼儿园规程(试行)》和《幼儿园管理条例》 进一步明确学前教育方向,推动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制定统一的幼儿园教育任务,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1996年《幼儿园工作规程》2001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3年《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 五、当代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 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和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 国家——省级、地级——县级——乡镇——村民自治组织 学前教育机构类型的多样性 全日制 寄宿制 半日制 季节性幼儿园 学前教育改革道路曲折 2003年《关于幼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