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重油催化分馏塔结盐分析.ppt

发布:2017-12-11约3.99千字共1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炼油厂二重催分馏塔质量波动原因分析及处理结果 二 重 催 车 间 2006年 6月 6日 分馏塔质量波动原因分析及处理结果 一、问题的出现时间及现象 二重催装置由北京设计院设计,加工量为140万吨/年,自2000年开工以来,装置分馏塔操作一直较平稳,直到2006年2月24日起,分馏塔中部温度不稳定,分馏塔顶部间断出现操作波动迹象,现象:分馏塔轻柴油抽出口温度TI253变化范围较大,185℃上升到210℃。分馏塔顶部TI220温度由103℃上升到110℃,轻柴油量减少,直到回零,贫吸收油量波动泵处于抽空状态,顶部循环回流和一中循环回流量正常,分馏塔顶部温度变化不大,但D-201液位大幅度升高,汽油干点升高,最高达251℃,汽油干点出现不合格,经过调整操作,加大中部回流量及降低中部回流温度,操作状态稍有好转。但到3月下旬,上述现象 加重,周期逐渐缩短,平均每周出现一次,原因分析:通过与哈炼及呼炼等厂了解,其均发生过类似现象,并根据我厂情况分析,初步判断是分馏塔顶部结盐,堵塞分馏塔顶部所致,并借鉴其他厂经验,决定采取用水洗的办法处理。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装置于4月12日进行第一次分馏塔水洗,水洗后,操作状态有所好转。4月15日分馏塔中部再次出现波动,汽油干点不合格。4月17日14:00时再次洗塔,洗塔时间为20小时。洗塔后,对分馏塔顶部负荷进行调整,顶循环量由320吨左右降至150吨/小时左右,顶部负荷降低后,顶部分离效果好转,柴油量增加,但效果还不理想。4月25日至4月27日再次对分馏塔顶部进行水洗。这次水洗进行了 48小时,从分析数据看,顶回流及轻柴油中的氨氮含量降至200PPm 以下。本次水洗后,顶部操作虽有所改善,但还末能恢复正常操作。5月22日再次出现分馏塔顶部操作波动。当日16:20分,车间采取升华的办法,降低顶部循环回流、一中循环回流及冷回流直至量到零,提高塔顶部及中部温度。以达到盐份等物质升华的目的。当中部温度达到250℃,顶部温度达到230℃,2个小时后恢复到正常生产状态,操作虽有所缓解,但问题依然未解决。 三、问题进一步分析 经过多次处理,分馏塔问题仍未解决,从几次处理后,操作分析我们认为问题主要出现在分馏塔顶部4块塔盘及降液管上,重点是第四块塔盘的降液管,因内回流管不畅通,造成塔内回流过小,造成传质效果差,顶回流及冷回流在顶部聚集形成液封(见图)达到一定高度后随油气直接进入汽油中引起汽油干点上升 (即汽油中含有大量柴油组份)。4层以下内回流少,形成干板现象影响了中段的传质传热,中部处于冲塔状态而造成柴油组分无法正常馏出。 从气压机的运行状态及反应、分馏塔的压力变化情况分析也可得到证实: 1、如果是塔盘结盐,塔板压降将上升,反应压力上升分馏压力下降,而实际从压力看并没有该现象,相反波动时,分馏顶部压力上升。 如果是塔盘结盐,只要是水溶性的通过几次水洗应该能除去而可恢复正常生产。除非堵塞严重堵死流道,无法接触到水。 2、气压机:从气压机目前运行状况上看,蒸汽量转速都高于正常运行期间值。反飞动也高于正常值,而喘振变量也不高。这一点说明:分馏塔压降应是上升的,但为何从压力表上表现不明显?这可能是因为有一定液封。 为何在操作波动时降顶部回流,柴油量猛增?我们认为降顶部回流过程中液体可能从4层升气孔大量流入下层塔盘(4层降液管不通)使内回流迅速增大引起的。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认为,目前降液管不畅通是引起分馏塔波动的主要原因。堵塞应为非水溶盐或铁锈,也可能是塔板构件。 四、分馏塔进行放射线扫描分析结果 为了进一步了解分馏塔内部存在问题,我们厂请比较有经验的乐阳宇翔科技公司对分馏塔进行放射线扫描探测塔内运行情况,见图4、图5。通过扫描图分析,得出第32层塔盘有液封,第32层塔盘有液封的初步结论讨论让为第31层东降液管堵,或第32层降液管西侧堵引起31层东侧液泛。与我们分析判断的结果基本吻合。但关于29层是否存在问题没有达成一致意见 五、近一段时间问题处理情况 5月22日再次出现中部温度大幅度波动,本次采用了提高中部及顶部温度的办法,即降低冷回流、顶回流及中段回流量用1个小时时间将顶部温度升至237℃,45分钟后逐渐恢复,生产明显好转。 顶回流量控制在150T/h左右。6月2日采用冷回流带水的方法(见方案)。在不影响正常生产的情况下继续对问题进行进一步处理,并逐渐提顶回流量,3天后提顶回流日已可达到320T/h,正常运行2小时后在电机电流达上限而降至250T/h,生产趋于平稳,产品质量也有明显改善(见图6、7),汽、柴油重叠现象减轻,目前仍采用该办法坚持生产。 六、对问题的下一部处理意见 原计划7月1日针对分馏塔问题进行一次小修,但从近期处理结果看,情况较以前比有所好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