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隧道水沟电缆槽门式移动吊架施工工艺工法.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隧道水沟电缆槽门式移动吊架施工工艺工法
QB/ZTYJGYGF-SD-0320-2014
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李建波 胡刚 冯佩建
1 前言
1.1 工艺工法概况
近几年客运专线一直在推行标准化管理,但在隧道水沟电缆槽工艺工法上、工装设备上一直没有很好实行标准化。水沟电缆槽断面小,轮廓线条多,传统施工工法为采用小块组合模板,利用钢管、方木加固,分三次浇筑,即先浇筑至排水沟底面,然后浇筑至电力、通信信号电缆槽底面,再浇筑沟槽身。此工法工序繁琐,施工进度缓慢,耗费人工,混凝土整体性较差,外观质量无法保证。因此需要采用一种新的工艺工法,提高水沟电缆槽的施工工效,节约工程成本。
1.2 工艺原理
本工艺工法主要是根据将小块组合钢模整体化、机动化,形成门式移动吊架结构的原理,进而达到简化施工工序,便于施工操作,提高施工效率的目的。
2 工艺工法特点
2.1 设备简单,可以自行加工制作,加固简单,移动轻便。
2.2 巧妙的利用了水沟电缆槽的结构形式,采用双侧滑轮移动,使一侧滑轮行走在侧沟底部,另一侧滑轮行走在电缆槽外墙外。
2.3 费用低,节约成本,提高了工效,满足进度要求。
2.4 采用移动吊架实现了水沟电缆槽混凝土整体浇筑,加强了结构物整体性,提高了混凝土外观质量。
2.5 实现了隧道内运梁与水沟电缆槽交叉作业。
3 适用范围
本工艺工法对隧道水沟电缆槽等结构的施工具有普遍适用性,更适用于隧道内梁车运梁交叉作业。
4 主要引用标准
《双线隧道复合式衬砌》合福隧参01
《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
《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5 施工方法
本工法的施工工序主要有三步,首先根据测量放样点对即将施工水沟电缆槽的既有混凝土面进行凿毛冲洗,同时安装水沟电缆槽的钢筋;其次是浇筑18cm厚找平层,此找平层主要是作为移动吊架的行走轨道,再兼有作为浇筑水沟电缆槽底模的作用;最后是移动吊架就位,调整模板位置,一次性整体浇筑混凝土。
6 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6.1 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过程一般包括,施工准备、吊架就位、模板定位、安装定位卡、灌注结构、拆模、转场施工下一循环等。(施工工艺流程见图1)
图1 施工工艺流程图
6.2 操作要点
6.2.1测量放线
根据吊架尺寸,放样点位置为水沟电缆槽边外移30cm处,即移动吊架外边的位置。
6.2.2凿毛
两侧二衬矮边墙与电缆槽结合面、沟槽身与底座结合面,均必须采用凿毛处理,才能保证后施工的电缆槽壁与矮边墙粘结牢固,不产生裂缝或脱落,从而保证施工质量。因此在电缆槽施工前,采用风镐或短钎将矮边墙与既有混凝土结合面凿毛。凿毛采取整体凿毛,凿毛至露出新鲜的混凝土为止。
6.2.3钢筋加工及安装
水沟电缆槽钢筋采用钢筋场统一加工好后运至施工现场,钢筋尺寸须严格按照设计尺寸加工,现场植筋位置及间距严格按照放样位置确定,植筋深度满足相关技术要求,绑扎合格。钢筋安装过程中须特别注意接地钢筋的焊接质量及标示。
6.2.4基底冲洗
电缆槽钢筋安装完毕后,采用高压水枪对凿毛部分进行冲洗,直至凿毛范围无碎渣杂物等。
6.2.5仰拱找平层施工
仰拱找平层施工过程中,须重点控制找平层的标高、平整度及排水管的安装位置,以便最终保证移动吊架行走平顺及就位准确。
6.2.6吊架就位
吊架移动就位,调整吊架位置,使其外侧距外模约30cm(±10cm)处,为防止横向移动,在吊架外侧的填充混凝土上植入钢筋加固;两端头采用找平层植入钢钉结合木楔固定吊架,以防止吊架纵向移动。
6.2.7模板安装及定位
吊架定位后,通过悬吊模板的螺杆将模板横向移动至设计平面位置,再通过拧动螺杆上的螺帽调模板标高至设计标高,安装定位卡,拧紧定位螺栓,使模板位置固定,安装挡头模板、涂脱模剂、检查预压件,覆模定位加固前应拆出涂刷脱模剂。
6.2.8浇筑混凝土
混凝土均匀分层浇注,一次性浇筑完成。因沟槽断面小,不能直接用罐车入模,需要用铁皮制成平口“[”型溜槽,便于引导混凝土入模,使模内混凝土面均匀上升。坍落度宜控制在14~16cm范围。浇筑过程中充分利用吊架覆模留有的振捣孔洞振捣及排气。水沟电缆槽槽身横向施工缝采取设置遇水膨胀止水胶措施,并与纵向排水管出口、φ100横向PVC导水管等位置避开。
6.2.9拆模
混凝土浇筑初凝后,即可拆模。具体步骤如下:
1 松开定位螺栓,拆除定位卡;
2 用小锤敲击震动模板,使模板与混凝土脱离;
3 调整悬吊螺杆,使侧模提升,脱离混凝土表面;
4 移动吊架整体至下一组施工位置,用电动卷扬机牵引或人工使吊架向前滑动。
7 劳动力组织
水沟电缆槽移动吊架人员共需配置7人,其职责分工如表7所示。
表7 人员配置及职责分工表
序号 人员 人数(人) 工作职责 1 技术人员 1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