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络及腧穴》课件.pptx
《中医经络及腧穴》PPT课件
2023
REPORTING
中医经络概述
经络的种类与功能
腧穴的分类与特点
腧穴的定位与主治
经络与腧穴的实际应用
中医经络及腧穴的现代研究
目录
CATALOGUE
2023
PART
01
中医经络概述
2023
REPORTING
是人体经络系统的主体,包括手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阴经、足三阳经,每条经脉连接着特定的脏腑器官。
十二经脉
包括任脉、督脉等八条独立的经脉,它们在经络系统中起着调节作用。
奇经八脉
包括别络、浮络和孙络,是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的分支,遍布全身。
络脉
经络系统连接着人体的各个部位,使体内外环境得以沟通。
沟通内外
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通过气血的滋养,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
运行气血
经络系统在调节人体阴阳平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维持人体健康。
平衡阴阳
通过经络系统的调节,人体能够抵御外邪的侵袭,增强免疫力。
抵御外邪
PART
02
经络的种类与功能
2023
REPORTING
1
2
3
十二正经是人体主要的经络系统,包括手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阴经和足三阳经,每一条经脉都有特定的功能和穴位。
十二正经在人体内呈对称分布,连接内外,沟通脏腑,运行气血,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
十二正经的每一条经脉都有特定的走向和交接规律,对于诊断和治疗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03
奇经八脉的分布和走向较为特殊,与十二正经不同,因此对于诊断和治疗疾病也有其独特的作用。
01
奇经八脉是人体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阳维脉、阴维脉、阳跷脉和阴跷脉。
02
奇经八脉的功能在于调节十二正经的气血,维持人体阴阳平衡,对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变化起着重要作用。
经别则是从十二正经别出的经脉,具有补充和加强十二正经的作用,同时也能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
络脉与经别的功能在于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络脉是人体经络系统中的分支,包括十五络脉和孙络等,具有联络和调节十二正经的作用。
01
02
03
经筋是联络关节、肌肉、皮肤的经络系统,具有调节人体运动的功能。
皮部则是人体的皮肤区域划分,与经络系统密切相关,具有调节人体免疫和防御的功能。
经筋与皮部的功能在于调节人体的运动和免疫功能,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状态。
PART
03
腧穴的分类与特点
2023
REPORTING
每个腧穴都有固定的位置,不可混淆。
定位特点
主治特点
配伍特点
操作特点
每个腧穴都有其主治的病症,需根据病症选择合适的腧穴。
多个腧穴可以配伍使用,以增强疗效。
腧穴操作需专业手法,不可随意按摩或针刺。
募穴
位于胸腹部的特定穴位,是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穴位。
背俞穴
位于背部的特定穴位,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背部的穴位。
络穴
十五络脉在肘膝关节以下的特定穴位,是络脉从经脉别出的部位。
五输穴
十二经脉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特定穴位,包括井、荥、输、经、合五个穴位。
原穴
十二经脉在腕踝关节附近的特定穴位,是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
PART
04
腧穴的定位与主治
2023
REPORTING
根据经络图谱,沿着经络走向确定腧穴位置。
经络定位
以骨骼为标志,确定腧穴在体表的位置。
骨度定位
利用体表标志,如乳头、肚脐等,确定腧穴位置。
标志定位
利用手指长度作为测量单位,确定腧穴位置。
手指同身寸定位
近部取穴
选取距离病变部位较远的腧穴进行治疗。
远部取穴
辨证取穴
经验取穴
01
02
04
03
根据临床经验选取特定腧穴进行治疗。
选取病变部位附近的腧穴进行治疗。
根据疾病证候类型选择相应腧穴进行治疗。
合谷
主治头面部疼痛、发热、咳嗽等症状。
足三里
主治消化系统疾病、下肢痿痹、虚劳羸瘦等症状。
三阴交
主治妇科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男科疾病等症状。
曲池
主治上肢疼痛、高血压、头晕等症状。
PART
05
经络与腧穴的实际应用
2023
REPORTING
适用范围
适用于各种疾病的诊断,尤其是一些难以用其他方法诊断的疾病。
总结词
通过观察经络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判断疾病性质和部位的方法。
详细描述
经络诊察法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观察经络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可以判断疾病的性质、部位和程度,为后续的治疗提供依据。
具体操作
通过触摸、按压、观察等方法,检查经络的通畅度、温度、敏感度等,以及穴位的变化和异常反应。
总结词
利用经络的调节作用,改善皮肤状态和美容效果的方法。
具体操作
通过按摩、刮痧、拔罐等方法刺激经络和穴位,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改善皮肤的光泽、弹性、紧致度等。
详细描述
经络美容法是一种自然、健康的美容方式,通过刺激经络和穴位,促进气血流通,改善皮肤状态,达到美容效果。
适用范围
适用于各种肤质和年龄段的人群,特别是对于皮肤干燥、暗沉、松弛等问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