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学经络腧穴学课件-手阳明经络与腧穴.ppt
*****************手阳明大肠经的经络走向及其功能1起始从手食指末端少商穴开始2经络走向沿手背桡侧上行,经尺泽、曲池、肩髃、巨骨,至耳尖,与足太阳膀胱经相会3功能主治头面、口齿、咽喉、鼻、耳、手部的疾病手阳明大肠经的腧穴分布及作用手阳明大肠经的腧穴分布手阳明大肠经循行于人体手部、头面部,共有二十个穴位,分布于上肢外侧、头面部。手阳明大肠经腧穴的作用手阳明大肠经腧穴具有调理大肠、治疗头面部疾病、缓解上肢疼痛等功效。手阳明大肠经腧穴的临床应用手阳明大肠经腧穴常用于治疗便秘、腹痛、头痛、鼻炎、牙痛、面瘫等病症。大肠俞穴的解剖位置和临床应用解剖位置大肠俞穴位于背部,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临床应用主治腰痛、便秘、腹胀、痢疾、痔疮、脱肛等。曲池穴的解剖位置和临床作用曲池穴位于上臂外侧,屈肘时,在肘横纹外端,肱骨外上髁与桡骨之间凹陷处。曲池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具有清热泻火、通经活络、消肿止痛的功效。临床常用于治疗热病、头痛、目赤肿痛、咽喉肿痛、牙痛、耳聋、耳鸣、肩臂疼痛、肘臂挛痛、瘰疬、黄疸、便秘等疾病。合谷穴的解剖位置和临床应用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是治疗头面部、五官、咽喉、齿痛等疾病的重要穴位,还可治疗肩臂疼痛、半身不遂、胃痛等病症。止痛消炎解痉止搐开窍醒神手三里穴的解剖位置和临床应用手三里穴位于前臂背面,尺骨茎突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当阳溪穴直上1寸处。手三里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具有理气止痛、调和脾胃、疏风解表、消肿止痛的功效。手三里穴临床应用广泛,常用于治疗胃痛、呕吐、腹胀、腹泻、便秘、消化不良、肠炎、风寒感冒、牙痛、口干、咽痛、头痛、肩臂疼痛等病症。阳陵泉穴的解剖位置和临床作用阳陵泉穴位于小腿外侧,腓骨小头下方凹陷处,当腓骨小头前缘与腓肠肌外侧缘之间。阳陵泉穴是足少阳胆经的合穴,具有舒筋活络,止痛消肿的作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膝关节疼痛,腰痛,下肢麻木等。足阳明胃经的经络走向及其功能1起始足阳明胃经从足大趾端开始2走向沿足背外侧、小腿外侧、大腿外侧、腹前正中线向上3循行经胸部、咽喉、面颊、鼻旁,止于鼻翼旁4功能主运化水谷,主管脾胃足阳明胃经的腧穴分布及作用1足阳明胃经沿着人体下肢外侧,从头面部至足趾,连接人体上、下半身的重要经脉之一。2腧穴分布足阳明胃经共有45个腧穴,分布于头面部、胸腹部、下肢外侧等部位。3腧穴作用主要调理脾胃、消化、头面、四肢等方面的疾病。足三里穴的解剖位置和临床应用解剖位置位于膝盖下方,胫骨外侧,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当犊鼻穴下3寸。临床应用治疗胃肠疾病、消化不良、腹痛、腹胀、食欲不振、便秘等。人迎穴的解剖位置和临床作用解剖位置位于颈部,当喉结旁,胸锁乳突肌的前缘,气管外侧。临床作用人迎穴具有宣肺利咽,降气止咳,宁心安神的作用。上巨虚穴的解剖位置和临床应用上巨虚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前外侧,距外踝尖8寸,胫骨前缘外侧凹陷中。上巨虚穴是足阳明胃经的络穴,具有健脾和胃、降气止呕的作用。上巨虚穴临床应用广泛,可用于治疗胃痛、呕吐、腹胀、腹泻、便秘、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上巨虚穴还可以治疗小腿前外侧疼痛、足跟痛、腰痛等疾病,并可缓解精神压力、改善睡眠质量。内庭穴的解剖位置和临床作用内庭穴位于足背第二趾与第三趾之间,趾缝中央,趾骨间隙处。内庭穴是足阳明胃经的络穴,具有清热泻火、消肿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牙痛、口角炎、胃痛、腹胀、便秘等疾病。内庭穴还具有调理脾胃、促进消化吸收的作用,常用于治疗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胃俞穴的解剖位置和临床应用胃俞穴位于背部,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该穴属足阳明胃经,具有调理脾胃、益气健脾的作用。临床常用于治疗胃痛、腹胀、消化不良、便秘、呕吐等脾胃病症。胃俞穴解剖位置:在背阔肌、竖脊肌之间,深层为腹横肌。该穴附近有第十二肋间神经,第十二肋间动脉和静脉。穴位附近有第十二肋间神经,第十二肋间动脉和静脉,故可通过刺激胃俞穴,来调节脾胃功能,改善胃肠道血液循环。解剖图解手阳明经腧穴手阳明经穴位图解手阳明经穴位图解,清晰展现手阳明经络走向和主要穴位分布,便于学习和理解。手阳明经穴位解剖图手阳明经穴位解剖图,结合人体解剖结构,展示穴位与经络的对应关系,更直观地了解穴位位置和作用。案例分析-手阳明经腧穴临床运用案例一患者:女性,40岁,右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伴有手臂麻木。治疗方法针刺曲池穴、肩髃穴,并配合艾灸。疗效治疗后疼痛明显减轻,活动范围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