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阳明胃经 经络腧穴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足 阳 明 胃 经 The Stomach Meridian of Foot-yangming 目的要求 1.掌握本经的体表循行,及其脏腑属络关系和与组织器官的联系。重点掌握所讲述的常用穴位的定位方法、主治特点和刺灸方法。 2.熟悉经脉的病候和主治概要。 3.了解其余穴位的内容。 一)经脉循行 1、体表路线 体表路线:起于眶下缘(承泣穴)→嘴角 沿耳前上行→前额角(头维)。→下颌角前 由大迎前下行→沿颈前外侧→入缺盆→胸前正中线旁开4寸→腹正中线旁开2寸→下肢外侧前缘→止于第二趾外侧端(厉兑穴)。足背分出至大趾内侧端交脾经 2、体内联系 属胃,络脾。 并与喉咙、唇、上齿、眼、鼻、耳、乳部有联系。 二)主要病候: ①胃痛、腹痛、肠鸣、腹胀、水肿、 呕吐、泄泻、消谷善饥、口渴。 ②齿痛、眼疾、咽痛、鼻疾、面瘫。 ③热病、发狂。 ④经脉所过部位的病痛。 三)常用腧穴:(本经共45穴) 1、承泣 2、四白 定位: 目正视,瞳孔直下 眼球与眶下缘之间。 当眶下孔凹陷中。 主治:①目赤肿痛 迎风流泪 夜盲 视物不清 ②面瘫 眼睑瞤动 个性: ③面痛 胆道蛔虫 刺灸:承泣:以左手拇指向上轻推眼球, 紧靠眶缘缓慢直刺0.5~1寸。不宜提插, 出针时按压针孔。少灸。 四白:直刺或斜刺0.3~0.5寸。可灸。 3、地仓 4、颊车 5、下关 定位:目正视, 下颌角前上 颧弓与下颌 瞳孔直下,方约一横指, 切迹之间的 口角外侧。 当咀嚼时咬 凹陷中。 肌隆起处。 主治: 面瘫 齿痛 面痛 个性: 颊肿(3,4穴) 口噤(4,5穴) 流涎 耳聋 耳鸣 刺灸:地仓-斜刺或平刺0·5~0·8寸。 颊车-直刺0.3~0.5寸,平刺0.5~1寸。 下关-直刺0·5~1寸。均可灸 6、头维 定位:额角发际上0.5 寸,头正中线旁开 4.5寸。 主治:①头痛 眩晕 ②目痛 迎风流泪 ③面瘫 眼睑瞤动 刺灸:平刺0.5 ~ 1寸。 可灸。 7、梁门 定位:脐中上4寸, 旁开2寸。 主治:胃脘痛 呕吐 食欲不振 腹胀 泄泻 刺灸:直刺0.5 ~ 1寸。可灸。 8、天枢(大肠的募穴) 定位:脐中旁开2寸。 主治:①绕脐腹痛 呕吐 腹胀肠鸣 泄泻 痢疾 便秘 肠痈 ②月经不调 痛经 癥瘕 刺灸:直刺1 ~ 1.5寸。 可灸。 9、归来 定位:脐中下4寸, 旁开2寸。 主治:①阴挺 闭经 带下 月经不调 不孕 不育 遗精 阳萎 阴痛 ②下腹痛 疝气 刺灸:直刺1 ~ 1.5寸。可灸。 10、伏兔 11、梁丘(郄穴) 定位: 髂前上棘与髌骨外缘的连线上 髌骨上缘上6寸 髌骨上缘上2寸 主治: 共性 ①下肢痿痹、瘫痪 个性 ②胃痛 乳痈 膝痛 刺灸:直刺 1~2寸 1~1.5寸。 可灸。 12、足三里(合穴、下合穴) 定位: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 横指(中指)。 主治:①胃痛 腹痛 腹胀 呕吐 泄泻 痢疾 便秘 肠痈 ②下肢痿痹 瘫痪 脚气 水肿 ③强壮保健穴 虚劳赢瘦 ④眩晕 癲狂痫 ⑤乳痈 乳汁少 刺灸:直刺1~1.5寸。可灸。 13上巨虚(大肠下合穴) 14下巨虚(小肠下合穴) 定位: 胫骨前嵴外一横指。 犊鼻下6寸 犊鼻下9寸 主治共性:①腹痛 肠鸣 泄泻 痢疾 ②下肢痿痹 瘫痪 脚气 个性:③便秘 肠痈 刺灸: 直刺1~1·5寸。可灸 15、丰隆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