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学经络腧穴学课件-手太阳经络与腧穴.ppt
*****************手太阳经的行经路线1少阳之脉起于小指尺侧端2循手背上腕后,循尺骨后缘3上臂外侧过肩关节,沿肩胛骨外缘4入缺盆出肩髃,上行颈项5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手太阳经所经行经脏腑及生理功能经络循行手太阳小肠经起于小指尺侧端少泽穴,上行至腕部,沿手背尺侧上行至肘部,再沿上臂后侧尺侧上行至肩部,绕肩胛骨至颈项,经耳后,上行至头,止于目外眦。经络脏腑手太阳经与小肠、心、肺等脏腑相通,并与手少阴心经相表里。生理功能手太阳经具有调节小肠、心、肺等脏腑的功能,并参与调节人体气血运行、免疫功能等。手太阳经的循行特点循行部位手太阳经从手小指末端开始,经过手背、上臂外侧,一直延伸到肩部。分支走向手太阳经在肩部分出支脉,连接到耳部,并与足太阳膀胱经交汇。经络属性手太阳经属于阳经,具有温阳散寒、通经活络的功效。手太阳经的循行部位1起于小指尺侧端从少泽穴开始,沿着小指尺侧缘上行。2经手背至腕部沿手背桡侧缘上行,经腕部到达前臂后侧。3上行至肩部沿前臂后侧上行,经肘部,过肩关节,到达肩部。4进入颈部从肩部继续上行,进入颈部,最终止于耳后。手太阳经的主要腧穴肩髃肩关节外上方,肩峰前下方凹陷处曲池肘关节屈侧,肱骨外上髁与桡骨头之间凹陷处小海肘关节后方,尺骨鹰嘴内侧缘,当肱三头肌肌腱与尺骨鹰嘴之间凹陷处合谷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第二掌骨桡侧,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手太阳小肠经腧穴小肠经腧穴手太阳小肠经腧穴分布于手背、上肢外侧后缘、肩部及头部。循经取穴根据经络循行的路线,选择相应的腧穴进行针灸、推拿、拔罐等治疗方法。小肠俞位置位于背部,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功能调理小肠,理气止痛,健脾益肾。主治腹痛,泄泻,便秘,腰痛,小儿疳积等。曲池穴位位置曲池穴位于人体上臂外侧,屈肘时,在肘横纹外端,肱骨外上髁与桡骨茎突连线的中点。功效清热泻火通经活络消肿止痛主治头痛、目赤肿痛、咽喉肿痛、肘臂疼痛、热病、中暑、湿疹、荨麻疹等。肩髃位置位于肩部,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取穴方法患者取正坐位或仰卧位,医者用食指和中指分别触诊肩峰和肱骨大结节,两指之间凹陷处即为肩髃穴。主治肩臂疼痛、上肢麻木、肩关节周围炎、落枕、颈椎病、头痛、偏头痛等。三里穴位位置位于膝盖下方,犊鼻穴下三寸,胫骨前缘外侧。解剖结构针刺时,针尖可到达胫骨前肌和腓肠肌之间,并可刺及胫前动脉和静脉。主治病症胃肠疾病、腹痛、消化不良、腹泻、便秘、呕吐、肠鸣、下肢痿痹等。腕骨位置腕背部,桡骨茎突与尺骨茎突之间凹陷处,腕横纹上。取穴方法屈腕,在腕背部,桡骨茎突与尺骨茎突之间凹陷处,腕横纹上取穴。阳溪阳溪位于腕背侧,当尺骨茎突与桡骨茎突之间,伸腕肌腱的桡侧凹陷中。主治头痛目赤肿痛耳聋肩臂疼痛腕臂挛痛瘰疬热病小海位于肘横纹上2寸,肱骨内上髁后缘,当尺骨鹰嘴尖与肱骨内上髁连线中点。小海穴为手太阳小肠经的合穴,具有舒筋活络、清热止痛的功效。主治肩臂疼痛、肘臂挛痛、瘰疬、热病、疟疾、中风后半身不遂、癫狂等。合谷位置手背,第一、二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拇指与食指之间。功效通经活络,消肿止痛,清热解表,调理气血,平肝熄风。主治头痛,牙痛,目赤肿痛,鼻塞,咽喉肿痛,面瘫,口眼歪斜,耳聋,耳鸣,颈项强痛,肩臂痛,肘臂挛痛,半身不遂,热病,发热,风寒感冒,风湿痹痛,消化不良,腹痛,便秘,小儿惊风,癫痫,中风,昏厥,等等。手太阳经腧穴的功效与主治调理气血手太阳经腧穴能够调节气血运行,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气血流通。疏通经络手太阳经腧穴具有疏通经络的作用,可以缓解经络不通所致的疼痛、麻木等症状。缓解疼痛手太阳经腧穴可以缓解头痛、肩颈痛、腰痛、手臂痛等各种疼痛。调节脏腑手太阳经腧穴与小肠、膀胱等脏腑密切相关,可以调节相关脏腑的功能。手太阳经腧穴在临床上的应用治疗头痛手太阳经腧穴对治疗各种头痛,如偏头痛、紧张性头痛等,都有着良好的疗效。针灸可以舒缓头部的经络,缓解疼痛。缓解肩背疼痛手太阳经循行于肩背部,可以治疗肩周炎、肩胛骨疼痛、颈椎病等疾病,缓解肩背部肌肉的紧张和疼痛。改善耳部疾病手太阳经与耳部关系密切,针灸可以治疗耳鸣、耳聋、耳痛等耳部疾病。手太阳经腧穴临床验证案例展示手太阳经腧穴在临床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验证案例,例如:合谷穴治疗偏头痛、面神经麻痹、牙痛等疾病曲池穴治疗肘关节疼痛、上肢麻木、肩周炎等疾病肩髃穴治疗肩部疼痛、颈椎病、落枕等疾病如何准确找到手太阳经腧穴1骨度分寸根据身体的骨骼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