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表内除法(二)》(说课稿)-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docx
二年级《表内除法(二)》(说课稿)-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二年级《表内除法(二)》(说课稿)-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本章节主要讲授表内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有趣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掌握表内除法的运算规律。本节课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旨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材编排合理,由浅入深,符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有助于学生逐步建立数学思维。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通过学习表内除法,学生将能够理解并运用除法运算规律,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同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将学会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此外,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学生将增强沟通协作能力,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表内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具体包括:
-理解除法的定义,即一个数能够被另一个数整除的运算。
-学会使用乘法口诀进行除法运算,例如,6÷3=2,因为3×2=6。
-能够独立完成表内除法的计算题,如:9÷3、8÷4等。
举例:在讲解除法概念时,可以通过苹果分组的实例,如将12个苹果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得到多少个苹果,即12÷3=4,从而让学生直观理解除法的意义。
2.教学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以下内容:
-除法与乘法的关系,如何将乘法口诀应用于除法运算中。
-解决除法运算中的余数问题,如7÷3的结果是多少。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灵活运用除法知识。
举例:
-在讲解除法与乘法的关系时,可以通过实例说明:3×4=12,所以12÷3=4,帮助学生理解乘除法的互逆关系。
-在处理余数问题时,可以举例:10个苹果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可以得到多少个,还剩几个。即10÷4=2余2,让学生理解余数的概念。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设置一些购物或分配物品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除法知识,如:如果有12个糖果,每个小朋友要分到3个,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即12÷3=4。
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
-讲授法:通过系统的讲解,让学生理解除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情境教学法:设置生活化的情境,如分水果、分糖果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除法。
-互动讨论法:鼓励学生提问和讨论,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教学手段
-使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展示除法运算的动态过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制作课件:通过图片、图表等形式呈现关键知识点,帮助学生形象记忆。
-利用电子白板:实时展示学生的计算过程,便于教师指导和学生互评。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出问题:“如果你有10个苹果,想要平均分给2个朋友,每个人可以得到几个苹果?”
-学生回答后,引导他们发现这是一个除法问题,从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表内除法(二)”。
2.讲授新知(20分钟)
-通过互动讨论,复习乘法口诀,为学生讲解除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
-通过实物演示和课件展示,让学生直观理解除法的概念,例如使用12个相同的小物件进行分组操作。
-讲解除法运算的步骤,强调先乘后除的原则,并通过例题演示如何使用乘法口诀进行除法运算。
-引导学生进行除法运算的练习,如填写除法算式的空缺部分,让学生自主发现除法与乘法的联系。
3.巩固练习(10分钟)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表内除法的计算题,如:9÷3、8÷4等。
-教师选取几道题目进行讲解,对学生的错误进行纠正,并对正确答案进行表扬。
-鼓励学生相互检查答案,讨论解题过程,促进知识的内化。
4.课堂小结(5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除法的定义、运算步骤和乘除法的关系。
-强调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意识到学习除法的重要性。
-提问学生,检查他们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5.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的家庭作业,包括书面练习和口头练习,如完成练习册上的除法题目。
-要求学生记录自己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并在下节课开始时提出,共同讨论解决方法。
-鼓励学生在家中尝试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并将经验分享给同学。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故事书:寻找一些包含除法概念的故事书,如《数学岛历险记》等,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除法。
-数学游戏:利用数学游戏软件,如“数学农场”等,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除法运算。
-数学视频:播放一些教育视频,如“除法的基本概念”和“除法运算技巧”等,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