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DB22T 1637-2019 稻田养殖中华绒螯蟹成蟹技术规程  .docx

发布:2025-03-06约4.56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ICS65.020B52

DB22

吉林省地方标准

DB22/T1637—2019代替DB22/T1637-2012

稻田养殖中华绒螯蟹成蟹技术规程

TechnicalcodeofpracticeforadultEriocheirSinensisfarminginthepaddy

2019-10-14发布2019-11-01实施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发布

I

DB22/T1637—2019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DB22/T1637-2012《稻田养殖中华绒鳌蟹成蟹技术规程》。本标准与DB22/T1637-2012

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3条(见2);

——删除了2条引用文件(见2012版2);——修改了“稻田养成蟹”(见3);

——修改了“产地环境条件”(见4);——修改了“选田”(见5);

——修改了“池塘暂养”(见6);——增加了“围田暂养”(见6);——修改了“投喂方法”(见7);

——修改了“水量及水质调控”(见8);——删除了“晒田”(见2012版8);

——增加了“水稻用药”(见8);

——删除了“稻病防治”(见2012版10);

——增加了“育肥”(见11);

——增加了“生产记录与档案”。

本标准由吉林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吉林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满庆利、刘洪健、李海波、曹永芬、蔺丽丽、刁海生、常悦。本标准代替了DB22/T1637-2012。

本标准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DB22/T1637-2012。

1

DB22/T1637—2019

稻田养殖中华绒螯蟹成蟹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稻田养殖中华绒螯蟹成蟹的产地环境条件、稻田准备、扣蟹放养、饲料投喂、日常管理、蟹病防控、捕蟹、育肥、生产记录与档案。

本标准适用于稻田养殖中华绒螯蟹成蟹。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13078饲料卫生标准

NY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NY5051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NY5071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5072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NY/T5361无公害农产品淡水养殖产地环境条件

SC/T1135.1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程第1部分:通则DB22/T2960稻田扣蟹围田暂养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环沟ringditch

在稻田四周开挖的环形深沟,用于河蟹躲避高温及药害。3.2

蟹沟crabditch

在稻田里开挖的用于河蟹从环沟通向稻田的浅沟,也称田间沟。3.3

田沟fieldditch

稻田里用于养殖河蟹而开挖的环沟和蟹沟总称。

2

DB22/T1637—20193.4

稻田养成蟹adultcrabfarminginthepaddy

在种植的水稻田里饲养的商品中华绒螯蟹(俗称河蟹)。3.5

日投饲率dailyfeedingrate

每天所投饲料量占养殖对象体重的百分数。3.6

扣蟹juvenilecrab

仔蟹经过120天~150天饲养,培育成100只/千克~200只/千克的性腺未成熟的幼蟹,也称蟹种。

4产地环境条件

环境应符合NY/T5361的规定,水源应符合SC/T1135.1的规定。

5稻田准备

5.1选田

选保水性能好,遇旱不干,大雨不淹的稻田,围田面积以45亩~75亩为宜。

5.2田间工程

5.2.1筑田埂

田埂夯实,高50厘米~70厘米,顶宽50厘米~60厘米,底宽80厘米~100厘米。

5.2.2挖田沟5.2.2.1步骤

按下列要求进行:

a)泡田耙地前,在距田埂内侧60厘米处挖环沟,沟宽80厘米~120厘米,沟深60厘米~80厘米,坡度1:1.2,耙地后再修整1次;

b)插秧后,在形成环沟的基础上,按照田块大小,挖成通向田间的“田”或“目”或“日”等字型的适宜蟹沟。

5.2.2.2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