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病防治之心房颤动.pdf
心血管病防治之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心悸、
胸闷和运动耐量下降是常见的临床症状。由于心房失去有效收缩,导
致心脏功能下降,心房内附壁血栓形成。血栓脱落可致卒中及体循环
栓塞,可危及生命,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
正常人是窦性心律,由心脏的窦房结整齐地发放电信号,每分钟
60~100次。而房颤发作的时候,心房可以每分钟跳动350次以上,
所以有些人会感觉“心慌”。更重要的是它不止跳得快,还乱跳(不
整齐的颤动)。我国心房颤动患病率为0.74%。心房颤动导致女性全
因死亡率增加2倍,男性增加1.5倍。心房颤动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
因为进行性心力衰竭、心脏骤停及卒中。
根据心房颤动的表现、持续时间、终止方式将心房颤动分为5类。
一、房颤的具体症状
部分心房颤动患者可完全无症状,仅在体格检查和心电图检查时
被发现。心房颤动本身的症状主要是心悸,程度轻重不一。一般阵发
心房颤动患者的症状较重。少数患者有胸闷、头晕、黑矇。心房颤动
发作时,由于快速心室率和心输出量的下降,可不同程度影响患者活
动能力,并可使原有疾病的症状加重,如心绞痛,心力衰竭等。
1.心悸:总能感到心跳、心脏跳动紊乱或心跳加快,体力疲乏或
者劳累。
2.眩晕:头晕、眼花、黑矇或者昏倒。
3.胸部不适:胸闷、疼痛、压迫或者不舒服。
4.气短:在轻度体力活动或者休息时感觉呼吸困难。
欧洲心律学会将患者心房颤动发作时的症状分为五级。
二、房颤的危害
房颤的危害是多方面的,总体来说,可使卒中风险增加5倍,心
衰风险增加3倍,痴呆和死亡风险增加2倍,显著降低患者生活质量,
同时也给社会和个人造成巨大经济负担。
1.脑卒中及血栓栓塞
血栓栓塞性并发症是房颤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而脑卒中则是
最为常见的表现类型。在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缺血性脑卒中的年发
生率约5%,是无房颤患者的2~7倍。瓣膜性房颤脑卒中发生率是无
房颤患者的17倍,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风险会进一步增高。发
生脑卒中的风险在不同的房颤类型(阵发性、持续性、长期持续性房
颤)是类似的。脑卒中患者中约五分之一是由房颤导致的。房颤患者,
由于心房不能规律地收缩舒张,血液容易在心房内瘀滞,容易凝固形
成血栓,血栓脱落随血液循环,可栓塞在身体的各个部位,其中栓塞
在脑血管的概率最大,危害也最大,可导致脑卒中甚至猝死。房颤患
者每年脑卒中发生率约为7.4%,比无房颤者增加了近5倍,35%的患
者在其一生中至少发生过一次脑卒中。从另一方面来统计,15%的卒
中因房颤而出现。房颤相关脑卒中与非房颤相关脑卒中相比,症状更
严重,常为致死性脑卒中,更容易复发,病死率2倍于非房颤相关的
脑卒中,医疗费1.5倍于非房颤相关脑卒中。
体循环栓塞常见部位依次为下肢、肠系膜及内脏、上肢。
2.心衰
心衰和房颤常同时存在并形成恶性循环,二者有相同的危险因素
如高血压、糖尿病及心脏瓣膜病等,房颤使心衰的患病率增加3倍且
加重心衰的症状。心衰是房颤的危险因素,严重的心衰也会增加房颤
的心室率。
3.心肌梗死
房颤患者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增加2倍,与年龄相关性较小。
4.认知功能下降、痴呆
房颤增加认知功能下降、痴呆、阿尔兹海默病、血管性痴呆的风
险,即使对于没有脑卒中的患者,房颤同样可以导致认知功能下降和
海马部萎缩,其中对认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学习能力、记忆力、执行
力和注意力几个方面。
5.肾功能损伤
肾功能不全是房颤的危险因素,同时房颤患者中肾功能不全的风
险也增加。
三、房颤的危险因素及相关疾病
危险因素和相关疾病可增加心房颤动的风险,并增加心房颤动并
发症。目前已明确与心房颤动相关的因素有:年龄、肥胖、吸烟、酗
酒、久坐不动。与心房颤动相关的疾病包括:高血压、心力衰竭、瓣
膜病、心肌梗死、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慢性肾病、
甲状腺疾病和睡眠呼吸暂停。这些因素导致心房电重构和结构重构,
而心衰和心肌缺血等原发心血管疾病则与房颤互为因果、相互促进,
使疾病进展加速和恶化预后。控制和治疗这些因素可能减少心房颤动
的发生、发展及并发症。
1.高血压:是房颤患者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