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六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4 统计图的选择说课稿 (新版)北师大版.docx
2023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4统计图的选择说课稿(新版)北师大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材分析
2023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4统计图的选择,本节课内容与课本紧密关联,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不同统计图的特点和适用场景,提高数据分析和展示能力。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根据数据类型和展示目的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符合教学实际,实用性强。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培养学生数据意识,让学生学会根据不同数据类型和展示需求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提升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够理解统计图在信息传达中的作用。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在制作统计图时展现个性化和创意。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统计图的选择和应用。
难点:理解不同统计图的特点及其适用场景,以及如何根据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解决办法:
1.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直观感受不同统计图的优势和局限性。
2.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不同统计图的使用经验。
3.设计实践环节,让学生实际操作,通过试错过程加深理解。
4.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不同统计图在数据分析中的应用案例。
5.鼓励学生创新,尝试将多种统计图结合使用,拓展数据分析的深度和广度。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讲解统计图的基本概念和类型,随后组织学生讨论不同统计图的应用场景。
2.设计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根据实际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选择并制作合适的统计图。
3.利用多媒体展示统计图的实际案例,增强学生的视觉感受和直观理解。
4.通过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扮演数据分析师,模拟数据分析的全过程,提高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5.结合课本内容,设计实践作业,鼓励学生在家庭或学校环境中收集数据,并尝试使用统计图进行展示。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数据收集和整理方法,提问:“大家还记得我们之前学习过的数据整理方法吗?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如何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更好地展示和分析数据。”
2.讲授新知(20分钟)
教师展示多种统计图,如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介绍每种统计图的特点、适用范围和制作方法。
教师举例说明:
-条形图适用于比较不同类别数据的数量。
-折线图适合展示数据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饼图适合展示整体中各部分所占的比例。
学生跟随教师操作计算机软件,尝试制作简单的统计图。
3.巩固练习(10分钟)
教师提供一组学生感兴趣的统计数据,如某校一周内不同课程的上课人数。
学生分组讨论,根据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并设计图表。
学生展示自己的统计图,教师点评并总结。
4.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统计图的选择应考虑数据的特点和展示目的。
教师提问:“通过今天的课程,大家学会了如何根据数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吗?”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是的,选择统计图时,我们要考虑数据的类型、变化趋势和展示目的,选择最合适的图表来呈现数据。”
5.作业布置(5分钟)
教师布置作业:收集自己感兴趣的统计数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展示,并撰写简短的报告,说明选择该统计图的原因。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作业提交的时间和质量要求。
知识点梳理
1.统计图的类型
-条形图:用于比较不同类别数据的数量。
-折线图:展示数据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饼图:展示整体中各部分所占的比例。
2.统计图的选择依据
-数据的特点:如离散数据或连续数据。
-数据的展示目的:如比较、趋势展示或比例展示。
-观察者需求:如直观性、精确性或美观性。
3.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条形图:确定类别,测量或计算数值,绘制条形。
-折线图:确定数据点,绘制数据点,连接数据点。
-饼图:确定各部分的比例,绘制扇形区域。
4.统计图的读图技巧
-识别统计图的主要数据,如最大值、最小值、中位数等。
-理解图例和注释,了解数据的来源和单位。
-比较不同统计图之间的差异。
5.统计图的改进与美化
-选择合适的颜色和字体,提高图表的视觉效果。
-添加标题、图例和坐标轴标签,增强图表的信息传达。
-调整图表的大小和布局,使图表更加清晰易懂。
6.统计图的应用场景
-数据分析:展示数据的分布、变化趋势和相互关系。
-决策支持:为决策者提供直观的数据展示。
-公共传播:用图表的形式向公众传达信息。
7.统计图的局限性
-数据的精度:统计图无法展示数据的精确值。
-数据的复杂性:复杂的统计图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