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4统计图的选择教案新版北师大版.doc
PAGE
PAGE1
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4统计图的选择
【学问与技能】
1.理解三种统计图各自的特点.
2.依据不同的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图.
【过程与方法】
1.训练学生作图的技能.通过数据处理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
2.能够依据实际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清晰、有效地展示数据.
3.能从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中获得信息.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统计图是展示数据的重要方法,它也常常出现在媒体上.通过对三种统计图的相识、制作和选择进一步培育学生对数据处理的实力及统计观念,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和我们的社会、生活亲密相关.
1.了解不同统计图的特点.
2.依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培育统计观念.
1.依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2.制作三种统计图并会从中获得有用的信息.
多媒体课件.
老师用多媒体出示.
如图6-4-1是某年某家报纸公布的反映人口状况的数据.这张图给我们供应了哪些信息?
学生先沟通探讨,再举手回答.
一、思索探究,获得新知
探究1:分析统计图
老师:赵明依据上图的数据制成了如图6-4-2的三种统计图:
老师:依据赵明制作的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三幅统计图分别表示了什么内容?
(2)从哪幅统计图中你能看出世界人口的改变状况?
(3)2050年非洲人口大约将达到多少亿?你是从哪幅统计图中得到这个数据的?
(4)2050年亚洲人口比其他各洲的人口总和还要多,你从哪幅统计图中可以明显地得到这个结论?
学生分组沟通、思索,每个小组派代表回答问题.
学生1:(1)折线统计图表示世界人口从1957年到2050年的改变状况;
扇形统计图表示该报纸预料的2050年世界人口的分布状况;条形统计图表示该报纸预料的2050年世界六大洲人口的详细数量.
学生2:(2)从折线统计图中可以看出世界人口的改变状况.
学生3:(3)2050年非洲人口大约将达到12亿;我是从条形统计图中得到这个数据的.
学生4:(4)我从扇形统计图中可以明显地得到这个结论.
老师进行激励性评价.
探究2:统计图的特点
老师:我们在日常分析数据,选择统计图时,以什么为依据?也就是说三种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用途呢?
让学生结合统计图,小组内沟通,总结出三种统计图的特点.
学生:(1)条形统计图能清晰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详细数目.(2)折线统计图能清晰地反映事物的改变状况.(3)扇形统计图能清晰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二、典例精析,驾驭新知
【例1】下表是某一地区在一年中不同季度对同一商品的需求状况的统计表:
若你是工商局的统计员,要为商家供应关于这种商品的直观统计图,则应选择的统计图是(B).
A.条形统计图B.折线统计图
C.扇形统计图D.前三种都可以
1.学问回顾.
2.谈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我们学习了三种统计图的特点,以及如何选择统计图来分析数据.
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6.4”中选取.
2.完成《少年班》P102.
1.注意学问的前后联系,在温故而知新的过程中孕育新知,依据由特别到一般的规律,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
2.老师创设情境,给出实例,学生主动主动探究,老师引导与启发、点拨与设疑相结合,师生互动,体现老师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地位.
3.增设例题难度,让学生产生困惑,避开今后犯类似错误,增加课堂练习,巩固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