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五上第二单元第2课时 小数点位置变化(二)_ 教案.docx
冀教版五上第二单元第2课时小数点位置变化(二)_教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材分析
冀教版五上第二单元第2课时《小数点位置变化(二)》教案
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数的大小变化规律,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小数点的移动对数值的影响。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能够理解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数的大小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数的大小变化规律。
难点:如何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小数点位置变化。
2.知识讲解:讲解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数的大小变化规律,结合具体例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规律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4.拓展与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小数点位置变化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
教学评价: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交流和问题解决。通过讲解小数点位置变化规律,让学生能够运用逻辑推理能力理解并分析问题;通过实际例子,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建模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课堂讨论中,提高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通过设计练习题和应用环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小数点位置变化引起数的大小变化规律。学生需要掌握以下重点知识:
(1)小数点位置向左移动引起数的大小变化规律。
(2)小数点位置向右移动引起数的大小变化规律。
(3)举例说明小数点位置变化对数值的影响。
2.教学难点:
本节课的难点内容主要是学生对小数点位置变化规律的理解和应用。具体难点如下:
(1)理解小数点位置向左移动时,数的大小变化规律。例如:从2.5到0.25,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数的大小变为原来的1/100。
(2)理解小数点位置向右移动时,数的大小变化规律。例如:从0.25到2.5,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数的大小变为原来的100倍。
(3)如何运用小数点位置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商品打折时,原价250元,打八折后的价格是多少?学生需要通过小数点位置变化规律来解决这个问题。
学具准备
Xxx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投影仪、计算机、白板、教学黑板、粉笔、练习本、文具等。
2.课程平台:学校教学管理系统、网络教学资源库等。
3.信息化资源:教学课件、动画演示、案例分析、在线练习题等。
4.教学手段:讲解、示范、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练习、互动提问等。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提供本节课的教学课件和案例分析,要求学生预习小数点位置变化规律的相关知识。
-设计预习问题:提出问题如“小数点向左移动会引起数的大小如何变化?”、“如何用小数点位置变化解释商品打折问题?”等。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在线平台收集学生的预习笔记和疑问。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在家阅读教学课件和案例分析,初步了解小数点位置变化规律。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针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将预习笔记和疑问通过在线平台提交给教师。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学生在家自主学习,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进行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案例,如商品打折问题,引出小数点位置变化规律的学习。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小数点位置向左和向右移动时数的大小变化规律。
-组织课堂活动:分组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小数点位置变化的应用。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和指导。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学生专注听讲,理解小数点位置变化规律。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小数点位置变化的应用。
-提问与讨论:学生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
-实践活动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实践小数点位置变化的应用。
-合作学习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