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上册小数点位置变化4教案冀教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小数点位置变化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4、15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自主探索小数点位置向左移动的变化规律及应用规律进行口算的过程。
2.能力目标:理解并掌握小数点向左移动的变化规律,会口算小数除以10、100、1000的数。会把较小单位的数或复名数改写成用小数表示的单名数。
3.情感目标:积极参加数学活动,感受知识间的联系,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课前准备:一根5米长的彩带。
教学方案:
通用教案 个性化教案 教学环节 教学预设 一、创设情境。
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或举出例子说一说小数点位置向右移动的变化规律,然后指出本节课要研究的内容:小数点向左移动的变化规律。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谁能用自己的话或举出例子说一说这个变化规律?
学生可能会说:
●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00倍……
●一个小数乘10,就将原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乘100,原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乘1000,原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
●比如:0.78×100,把0.78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等于78。
……
师: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同学们学得很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小数点向左移动的变化规律。
板书课题:小数点……
对于学生的说法,只要合理都要予以肯定。
师:同学们用自己的算法口算出5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0.5米,那算式怎样表示呢?
学生说,教师板书:
5÷10=0.5(米) 3.解决“把5米长的彩带平均分成100份,每份多少米?”的问题。 (1)提出“把5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多少米”的问题,鼓励学生自己列出除法算式,并把结果用小数表示出来。 师:把5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0.5米,把5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多少米呢?请同学们列出除法算式,并用小数表示出结果,试试看!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注意了解学生写出的算式和答案。
(2)交流列出的算式和计算的结果。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出算式:5÷100=0.05(米) 师:把5米长的彩带平均分成100份,每份长多少米?谁能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怎样列式的?结果是多少米?
生可能会说:
●5米是500厘米,500厘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5厘米,5厘米可以写成0.05米。除法算式是:
500÷100=5(厘米)=0.05(米)
●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1厘米,把5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5个1厘米,也就是5厘米,5厘米等于0.05米。除法算式是:
5÷100=0.05(米)
……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5÷100=0.05(米) 4.提出“把5米长的彩带平均分成1000份,每份是多少米”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列式解答。然后交流学生计算的结果。 师:把5米长的彩带平均分成1000份,每份是多少米呢?请同学们自己写在练习本上。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然后。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5÷1000=0.005(米)
三、总结规律。
1.提出“观察上面三个算式,看看你发现了什么”的问题,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思考。 师:观察我们刚才写出的这三个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和商,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
2. 交流学生的发现。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大胆表述,教师作为参与者可进行必要的指导或示范表达。 师:谁愿意给大家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
(1)这三个算式中被除数都是5,除数不同,分别是10、100、1000。
(2)第一个算式是5除以10,商是一位小数;第二个算式是5除以100,商是两位小数;第三个算式是5除以1000,商是三位小数。
(3)第一个算式是5缩小10倍,5的小数点向左移动1位;第二个算式是5缩小100倍,5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第三个算式是5缩小1000倍,5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
(4)算式中的除数中有几个0,小数点就向左移动几位。
如果出现第(4)种说法,教师给予表扬。如果第(3)种说法没有,教师启发。如:
师:大家再来看一看5缩小10倍、100倍、1000倍,所得商0.5、0.05、0.005,小数点的位置又有什么变化?
……
要让学生发现算式中小数点的移动规律。 3.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述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然后,看书学习。 师:观察的很仔细。大家想一想:5缩小1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这句话,反过来可以怎样说呢?
生: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倍。
学生说不出,教师示范。
师:其它两个算式还可以怎样说?
生:小数点向左移动两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