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第三章 负债业务的经营管理.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节 银行负债的作用和构成(重)
一、商业银行负债的概念
(一)商业银行负债的定义
1、负债的概念:
生活:欠了别人钱。
会计:资产负债表的一方,为资金的来源。
负债的定义: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履行该义务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企业会计制度》
将一项现时义务确认为负债,除应符合负债的定义外,还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第一,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第二,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的计量。
2、商业银行的负债
商业银行是企业,那么商业银行负债也必须符合企业负债的条件。
商业银行负债的定义:商业银行负债是商业银行在经营活动中未偿还的现时义务,将来必须用自己的资产或劳务偿还。
(二)商业银行负债的特点
(1)必须是现时的义务;
现时义务是指企业在现行条件下已承担的义务,过去发生过的,以及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义务,不属于现时义务,不应当确认为负债。
(2)数量必须能够用货币计量;
不能用货币计量的东西:人的价值,企业信誉
(3)只能偿付以后才消失;
首先,它是一项义务,义务意味着必须履行;
其次,这项义务的履行会导致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出,因此,只有在用资产或劳务对负债进行偿付之后,此负债才会消失;
而债务在偿付后会消失也说明,债务是有期限的(股票没有期限)。
(三)商业银行负债的广义和狭义概念
广义:除自有资本以外的一切资金来源,即包括银行资本中债务资本的部分——债务资本的
本质仍是债务;
狭义:指非资本性债务,不包括银行资本中债务资本的部分。
狭义
广义 负债 债务资本
所有者权益 资本
本章以狭义负债为研究对象。
二、银行负债的作用
(一)银行经营的先决条件
商业银行的最基本的功能——信用中介
信用中介指商业银行通过负债业务,把社会上的闲散资金集中到银行,再通过资产业务,把它投向需要资金的部门,实现资金的融通。
商业银行的产生过程中,早期的货币兑换商通过为客户保管货币获得了稳定的资金来源,进而发放贷款,因而产生了早期的银行。
1
所以,对于银行来说,先有借而后有贷。没有负债业务,就没有银行的资产业务,也就没有现今银行提供的各种服务。
因此,负债是银行经营的基础。
根据工商银行2010年合并资产负债表,工行的资产负债比为94%。——负债是银行最主要的资金来源。
总的来说:
负债规模——资产规模;负债规模越大,银行才有足够的资金来源放贷或购入资产。 负债结构——资产运用方向和结构;偿付能力,如短期负债越多,短期资产越多。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负债业务——中间业务。有负债业务才会有资产业务,才会有客户需要银行提供收付款业务和其他委托事项。
(二)保持银行流动性的手段
在学习流动性目标的过程中,我们了解流动性包含两个方面:资产流动性以及负债流动性。负债的流动性也是银行流动性的一个方面。
负债流动性即保持足够的资金来源应付银行的提存和支付需要。两个要素为可得性和成本。同时,低成本的负债可以给银行带来更高盈利,以实现盈利性目标与流动性目标的统一。
另外,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是贷款,主要收入是利差:一年期整存整取利率为3.5%,一年期贷款约为6.6%,利差为3.1%,所以负债规模小的话,银行盈利会很低,所以从盈利角度来看,也需要保持较大的负债规模。——盈利高—— M0(市场货币流通量)是指银行体系以外各个单位的库存现金和居民的手持现金之和。 M1(旧称狭义货币供应量)是指M0加上企业、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单位在银行的活期存款。
M2(旧称广义货币供应量)是指M1加上企业、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单位在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城乡居民个人在银行的各项储蓄存款以及证券客户保证金。
M3(广义货币)是M2加上私有机构和公司的大额定期存款。
M4是M3加上各种有价证券,包括本票、债券等。
通常所说的货币供应量,主要指M2——现金(中央银行负债)+存款(商业银行负债) 存款不变,贷款增加(超额存款准备金率降低)——派生存款增加——货币供应量增加——货币流通量增加。
(五)银行同社会各界联系的主要渠道
简单来说,因有负债业务才有资产业务,进而才有中间业务,才有银行和社会各界的联系。而单位和居民的货币收支都反映在银行账面上,所以负债是银行进行金融服务和监督的主要渠道。
三、银行负债的构成
存款、借入款项、其他负债
(一)负债的规模在不断变化,负债总额、各个组成部分规模基本上都在增长;
(二)负债结构在不断变化
1、存款增长对负债增长的贡献程度在降低,但存款始终是银行的主要负债。存款/负债一般
2
都在95%以上; 借入款项增长对负债增长的贡献程度在升高。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统计数据报告
2011年8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78.67万亿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