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线性电子线路》课程设计大纲.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非线性电子线路》课程设计大纲
生物医学工程教研室 文宇桥
课程类别:(必修、选修)必修 学 时 :一周
课程性质:实践教学 学 分 : 1
适用专业: 通信、电子、电科、生物医学工程类各专业
开课教研室:通信、电子、电科、生物医学工程等教研室
一、课程设计基本目的与任务
非线性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是一门面向电子通信类各专业的一门理论性、实践性较强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通过本课程设计可加强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掌握常用电子仪器的设计方法、安装与调试过程。
二、课程设计的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
1、课程设计的基本内容:
非线性电子线路设计要求能覆盖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应包括:
甲类乙类丙类功率放大器与功率合成电路的理论设计与安装调试;
LC、RC正弦波振荡器的理论设计与安装调试;
三极管混频电路与二极管包络检波的理论设计与安装调试;
AM、FM电路,检波与鉴频电路的理论设计与安装调试等。
2、课程设计的教学要求:
本课程设计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学生独立完成课题来达到对学生的综合性
训练,教师可根据具体条件,提出若干课题,然后再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由选择其中的某一课题,开始进行课程设计。
三、课程设计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步骤
1、本课程设计的基本理论方法为:
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电路形式,然后根据设计指标计算各元器件参数,画出原理图,依据原理图合理布置元器件位置,最后安装、调试。
2、本课程设计分为三个阶段:
⑴设计与计算阶段(也称预设计阶段)
学生根据所选课题的任务、要求和条件进行总体方案的设计,通过论证与
选择,确定总体方案。此后是对方案中单元电路进行选择和设计计算,包括元器件的选用和电路参数的计算,最后画出总体电路图(原理图和布线图),此阶段约占课程设计总学时的50%。
安装与调试阶段
预设计经指导教师审查通过后,学生即可向实验室领取所需元器件等材料,
并组装电路,此后是运用测试仪表进行电路调试,调整元器件、修改电路,使之达到设计指标要求,此阶段约占课程设计总学时的30%。
撰写总结报告阶段
总结报告是学生对课程设计全过程的系统总结,学生按规定的格式编写设计说明书,此阶段约占课程设计总学时的20%。
四、业务要求和纪律要求
1、对教师的业务要求和纪律要求
指导教师应具备电子线路课程的相关教学经验,参与过电子线路课程的主讲、辅导或者指导实验等电子线路课程的教学工作。
纪律要求是按规定时间到达指定课程设计场所,为学生做好各种准备工作,课程设计期间不迟到早退、不无故旷课。
2、对学生的业务要求和纪律要求
应具备非线性电子线路课程的相关知识,经任课教师考核,具备参加电子线路课程设计的能力。
纪律要求是按规定时间到达指定课程设计场所,课程设计期间不迟到早退、不无故旷课、按时完成指导教师安排的各阶段任务。
五、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 学时 地点 备注 安排讲解设计任务 4(半天) 课程设计场地 实验室 查找、收集设计资料 8(半天) 图书馆 设计电路、计算参数 8(一天) 自选 选择元器件、安装、调试 2(两天) 课程设计场地 实验室 撰写课程设计报告 (半天) 自选 验收 (半天) 课程设计场地 实验室 六、课程设计报告要求
课程设计报告应使用统一的课程设计报告册撰写,应包含课程设计任务的分析、单元电路的选择、具体元器件参数的计算、元器件的选择、电路的安装、调试,完成课程设计的收获等内容。
七、成绩考核
1、操作成绩∑操作成绩操作成绩操作成绩2、考勤成绩=∑考勤成绩÷考勤成绩个数=考勤成绩平均值3、总成绩 操作成绩×0%+考勤成绩×30%+报告成绩×0%
八、主要参考资料
[1]谢嘉奎《电子线路(非线性)》,(第四版)高教出版社,2001
[2]冯民昌,《模拟集成电路系统》,(第二版)中国铁道出版社,1998
[3]董在望、肖华庭,《通信电路》,高教出版社,1993
撰 写 人: 文宇桥 审 核 人: 修(制)订日期: 2006.6.6 系领导签字: 参考以上各项内容,各系根据具体专业情况和课程设计内容的区别制定相应课程设计大纲;根据学院有关课程设计条例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