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会计信息系统》第六章.PPT

发布:2018-06-22约2.86千字共2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本章学习目标 理解和掌握会计信息系统的实施管理。 理解和掌握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 理解和掌握会计信息系统的维护管理。 理解和掌握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体系。 熟悉会计信息系统审计的内容、步骤和方法。 第一节 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 1.单位会计信息系统实施模式的选择 (1)单位自行开发模式。 (2)购买通用会计软件模式。 (3)购买通用会计软件和自行开发结合模式。 (4)ERP实施模式。 2.清理和规范会计业务工作内容 (1)会计核算程序的规范化。 (2)科目编号的规范化。 (3)凭证的规范化。 (4)账户清理。 (5)成本核算方法的规范化。 (6)规范企业内部部门间的业务程序。 3.调整会计机构和配置人员 会计电算化以后企业会计部门的组织结构及人员配备没有统一的模式。 一般,企业会计电算化后的工作岗位可分为基本会计岗位和电算化会计岗位。 基本会计岗位包括:会计主管、出纳、会计核算、稽核、会计档案管理等工作岗位。 电算化会计岗位指直接管理、操作、维护计算机及会计软件系统的工作岗位。如可分为以下6个基本岗位: (1)电算主管。 (2)软件操作。 (3)审核记账。 (4)系统管理。 (5)电算审查。 (6)数据分析。 (7)档案管理。 4.系统初始化 根据上述整理的手工会计核算资料,按具体会计软件的要求,在计算机上完成各项会计核算的初始化工作。 5.试运行 这一阶段首先由手工完成日常会计核算工作。同时,在上阶段初始数据的基础上,使用电算化会计软件进行日常会计核算,并经常核对手工与计算机处理的结果是否一致,出现不一致时要及时分析原因,如属软件原因则应及时修改和完善。 6.替代手工记账 二、会计信息系统的远行和维护管理 1.建立岗位责任制 (1)会计电算化主管责任制。 (2)软件操作员责任制。 (3)审核记账员责任制。 (4)系统管理员责任制。 (5)电算审查人员责任制。 (6)数据分析员责任制。 (7)会计档案保管员责任制。 2.日常操作管理 (1)计算机系统使用管理 保护计算机设备,非指定人员不得进入机房操作计算机及计算机软件,保证机内程序与数据的安全等。 (2)上机操作管理 操作人员应按所分配的权限操作会计软件,不得越权或以其他人的名称操作会计软件等。 3.计算机硬软件系统维护管理 (1)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维护管理 硬件系统的维护是指对计算机主机、外部设备及机房各种辅助设备进行的检修、保养工作,以保证硬件系统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2)系统软件的维护管理 软件维护是指根据实际需要对软件系统进行的修正或补充工作。 (3)会计软件的维护管理 一是利用会计软件自身进行维护;二是对会计软件的直接修改。 4.会计数据和档案管理 (1)记账凭证的生成与管理 (2)会计账簿、报表的生成与管理。 (3)软件管理 (4)安全和保密措施。 第二节 会计信息系统的控制 一、会计信息系统存在的风险 1.系统故障的风险。 2.计算机对不合理的业务缺乏识别能力。 3.数据安全性较差。 4.差错反复发生。 5.内部人员道德风险。 6.系统关联方道德风险。 7.社会道德风险。 二、会计信息系统的一般控制 1.组织与管理控制 (1)电算化部门和用户部门的职责分离 (2)电算化部门内部的职责分离 (3)人事控制 2.应用系统开发和维护控制 应用系统开发和维护控制是为了保证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各项活动的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而设计的控制,可以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和效果。 3.计算机操作控制 (1)全面的操作计划 (2)严格的机房守则 (3)严格的软件操作规程 (4)完善的操作日志 4.系统软件控制 (1)错误处理 (2)程序保护 (3)文件保护 (4)安全保护 (5)自我保护 5.数据和程序控制 (1)接触控制 (2)防止计算机病毒的侵害 (3)加密 (4)备份 三、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控制 1.输入控制 (1)数据采集控制 采集数据是用户部门的工作。数据采集控制的目的是要保证应用系统在合理授权的基础上完整地收集、正确地编制、安全地传递输入数据。 (2)数据录入控制 数据录入控制是为了防止将原始数据输入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时出现遗漏、重复或者错误,检查输入数据是否正确的控制措施。 2.计算机处理与数据文件控制 业务时序控制。 控制总数的方法。 文件标签检查。 界限、极值校验。 平衡关系校验。 3.输出控制 (1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