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秋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1.3有理数的加减法4有理数的减法__加减混合运算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
Page1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理解驾驭有理数的减法法则,会将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
2.通过把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通过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培育学生的运算实力.
3.通过揭示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渗透事物间普遍联系、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重点是运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娴熟进行减法运算。解有理数减法的计算题需严格驾驭两个步骤:首先将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然后依据有理数加法法则确定所求结果的符号和肯定值.理解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是难点,突破的关键是转化,变减为加.学习中要留意体会:小学遇到的小数减大数不会减的问题解决了,小数减大数的差是负数,在有理数范围内,减法总可以实施.
(二)学问结构
(三)教法建议
1.老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后强调指出:由于把减数变为它的相反数,从而减法转化为加法.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当引进负数后就可以统一用加法来解决.
2.不论减数是正数、负数或是零,都符合有理数减法法则.在运用法则时,留意被减数是永不变的.
3.因为任何减法运算都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再规定几个带有减法的运算律,这样有利于学问的巩固和记忆.
4.留意引入负数后,小的数减去大的数就可以进行了,其差可用负数表示。
教学设计示例
有理数的减法
一、素养教化目标
(一)学问教学点
1.理解驾驭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2.会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二)实力训练点
1.通过把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
2.通过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推导,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实力.
3.通过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培育学生的运算实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揭示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渗透事物间普遍联系、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四)美育渗透点
在小学算术里减法不能恒久实施,学习了本节课知道减法在有理数范围内可以恒久实施,体现了学问体系的完整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老师尽量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总结,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参加教学活动.
2.学生学法:探究新知→归纳结论→练习巩固.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
1.重点:有理数减法法则和运算.
2.难点: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推导.
四、课时支配
1课时
五、教具学具打算
电脑、投影仪、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老师提出实际问题,学生主动参加探究新知,老师出示练习题,学生以多种方式探讨解决.
七、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计算(口答)(1);3+5(2)-3+(-7);
(3)-10+(+3);(4)+10+(-3).
2.由实物投影显示课本第42页本章引言中的画面,这是北京冬季里的一天,白天的最高气温是10℃,夜晚的最低气温是-5℃.这一天的最高气温比最低气温高多少?
老师引导学生视察:
生:10℃比-5℃高15℃.
师:能不能列出算式计算呢?
生:10-(-5).
师:如何计算呢?
老师总结:这就是我们今日要学的内容.(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教法说明】1题既复习巩固有理数加法法则,同时为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打基础.2题是一个详细实例,老师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爱好,把详细实例抽象成数学问题,从而点明本节课课题—有理数的减法.
(二)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1.师:大家知道10-3=7.谁能把10-3=7这个式子中的性质符号补出来呢?
生:(+10)-(+3)=+7.
师:计算:(+10)+(-3)得多少呢?
生:(+10)+(-3)=+7.
师:让学生视察两式结果,由此得到
(+10)-(+3)=+10)+(-3).(1)
师:通过上述题,同学们视察减法是否可以转化为加法计算呢?
生:可以.
师:是如何转化的呢?
生:减去一个正数(+3),等于加上它的相反数(-3).
【教法说明】老师发挥主导作用,留意学生的参加意识,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实力,让学生通过尝试,自己相识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计算.
2.再看一题,计算(-10)-(-3).
老师启发:要解决这个问题,依据有理数减法的意义,这就是要求一个数使它与(-3)相加会得到-10,那么这个数是谁呢?
生:-7即:(-7)+(-3)=-10,所以(-10)-(-3)=-7.
老师给另外一个问题:计算(-10)+(+3).
生:(-10)+(+3)=-7.
老师引导、学生视察上述两题结果,由此得到:
(-10)-(-3)=(-10)+(+3).(2)
老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视察(2)式;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呢?
生:减去一个负数(-3)等于加上它的相反数(+3).
老师总结:由(1)、(2)两式可以看出减法运算可以转化成加法运算.
【教法说明】由于学生刚刚接触有理数减法运算难度较大,为面对全体,通过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