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教案.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及其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
2.利用图表分析法让学生理解农业生产的布局、变化与区位因素的关系
3.通过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两幅地理景观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地理的综合分析方法
2.通过法国和西班牙两国农业区位差异的对比,让学生学会区域比较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树立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思想,培养学生充分、合理利用资源,保护自然资源的观念
2.通过对农业区位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和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分析和应用,明确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农业的区位选择产生影响。
2.学会运用所学的原理方法分析具体的案例。
【教学难点】
正确应用农业区位理论结合事例分析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
3.??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4.?? 标签
??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
[情境导入]
美人与荔枝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是杜牧路经华清宫时有感而作。杨贵妃喜食荔枝,但荔枝的保质期特别短,为了能让杨贵妃吃到新鲜的荔枝,每逢荔枝成熟季节,唐玄宗就下令用驿马从南方驰运带有露水的新鲜荔枝。
【思考1】
荔枝为何要从南方运入,而不进行北方种植?
【思考2】
?在高中地理必修2前面两章中,我们已学习了人口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的发展势必需要更多更丰富的农产品来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这就需要发展农业。请大家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以及老师所给的几幅图片,来说明什么是农业生产。
1、要获得图中的农产品应涉及怎样的农业活动?
2、有人曾形容农民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大家能不能根据自己所听以及所看,说出农业活动发生的场所在哪?
主要教学环节
1.农业区位
教师对学生分组,安排学生活动:
(1)阅读教材41页内容,指出42页图3.1和图3.2中农业活动的劳动场所、劳动对象。
(2)说出造成图3.1和图3.2农业活动差异的地理原理。
教师巡视各组讨论的情况,请各组学生代表发言,然后进行总结性说明。根据教材41页对农业生产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出:农业生产活动的劳动对象是动物和植物。而动植物生存所依赖的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差异性,由于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地带性规律,各地的农业生产活动必然存在差异。农业在湄南河平原和澳大利亚东南部这两个区位的不同选择,是考虑到地理环境差异之后的结果。
2.农业区位因素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区位的含义,然后带领学生对两幅图片进一步分析:
(1)找出图中你能看到的所有信息,并推测某些现象背后的地理信息。
(2)结合图3.3对这些信息进行分类,说明它们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
各组学生探讨之后,教师采用抢答的形式总结学生观察到的信息。然后,教师再予以总结,同时把提取信息的结果展示在幻灯片上。
师生一起对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进行细化:
(1)气候:热量、光照、昼夜温差、降水等气候要素以及水热组合对农业区位影响极大。
(2)地形: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区耕作不便,且发展种植业不利于水土保持,但适宜发展畜牧业、林业等。
(3)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土壤类型适宜生长不同农作物,如酸性红壤适宜种植茶树。
(4)水源:干旱地区特别重要,有河流经过利于灌溉农业的发展。
(5)市场:市场的需求量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6)劳动力: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对农业影响很大。
(7)机械:机械化水平高可以提高劳动效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8)交通运输:园艺业、乳畜业等产品易腐烂变质,要求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条件。并且交通运输的发展可以扩大农作物的销售范围,从而有利于专业化区域的形成。
(9)政策:各国农业都受到国家政策以及政府干预手段的影响,如我国粮食直补政策的实施利于粮食作物的种植。
以上教学内容完成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教材43页的活动。此部分活动内容多,每个小组完成一个活动中的一个问题即可。学生分析期间,教师巡视积极参与各组的讨论。然后,教师利用提问软件在屏幕上随机抽取学生回答。
在进行总结时,针对千烟洲的立体农业,教师可以着重做出以下说明:由于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地域分异,农作物分布随海拔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3.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由我国亚热带沿海地区的案例可以看出,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相比之下,社会经济因素变化很快,那么它们是如何发展变化的呢?
学生活动:
(1)找出案例1中描述环地中海地区农业区位因素的句子,并在教材上标示出来。
(2)指出该地农业区位因素发生的变化,说明它们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各组完成后,教师随机抽取学生到屏幕前标示出描述环地中海农业区位因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