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5.2《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doc

发布:2017-05-27约1.73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5.2《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指导思想本节是在了解农业生产特点和分类的基础上,从理论上阐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从发展的观点来看,重点应放在分析自然因素如何利用改造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上,使学生明确农业的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因地制宜、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用地。 1.知识教学点 (1)了解区位的含义。(2)理解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3)理解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并非都是决定性的,人类对自然因素可以进行改造。(4)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社会经济因素是不断地发生变化的。 2.能力训练点 (1)结合实例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2)培养学生运用示意图、地理图片、生活实例分析归纳结论的技能。(3)运用景观图判别不同的农业地域类型,并由此分析出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3.德育渗透点 (1)使学生树立人类可以改造自然以发展农业,但要遵循自然规律才可持续发展的意识。(2)通过对地理环境决定论和生产关系决定论两种不同观点的讨论,树立人地相关论的正确观点,领会人类应主动地适应和改造环境,促进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 三、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影响农业的主要自然区位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2.难点运用所学原理,合理评价选择农业区位。 3.解决办法(1)运用阅读、举例等方法,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获取地理知识,如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2)通过练习、联系实际等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地理原理分析、判断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如运用所学进行正确的农业区位选择。 (教师讲述)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方面。其中自然条件中的气候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极大,各地区由于热量、光照、水分条件的差异形成了农业生产极为明显的地域性。多种多样的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也截然不同,平原地区地势平坦,适于发展耕作业,丘陵山地利于发展畜牧业、林业和各种水果的生产。土壤是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对发展耕作业具有重要意义。不同类型的土壤适宜生长不同的作物;土壤肥力条件不同,农作物长势也明显有差异。另外,世界各国的农业还要受到国家政策及政府干预的影响。同时,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条件对农业区位影响也不容忽视。但是,一个地区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最终还是取决于市场的需求量。因此,农民在进行农业区位选择时,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才能合理地进行农业规划。 (板书)一、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1.自然条件:地形、气候、土壤 2.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政策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派代表发言:以下农业生产活动主要是受什么因素影响形成的。 (展示投影)1.《晏子使楚》中说:“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气候)2.我国杭州的“明前龙井”茶驰名中外,日本的茶道爱好者曾经把茶种带回日本栽培,但效果很不好。(土壤)3.三江平原和青藏高原的气候都较寒冷,为何这两个地区的农业类型不同?(地形)4.南京市周围形成大规模的蔬菜、乳、肉、禽、蛋的农业生产基地。(市场)5.乳肉畜牧业、园艺业一般分布在交通便捷的地区。(交通)6.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有计划地建立了一批商品农业生产基地。(政策) (承转)根据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各地区要根据各地的具体条件,因地制宜、合理进行农业的区位布局。 (学生练习)(投影展示) 下列地区的农业生产活动与影响其布局的主导因素进行搭配: A.古巴的甘蔗 (1)灌溉水源 B.黑龙江省的大豆   (2)炎热的气候 C.河西走廊的粮棉   (3)地形 D.横断山区立体农业  (4)市场的需求 E.江南丘陵的茶树   (5)土壤 (承转)自然条件对农业区位选择有重要影响,但并不是决定性的,人们可以根据当时当地的经济技术条件,对不适宜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进行改造,使之适宜发展农业。 (板书)二、自然因素的利用改造 (学生活动)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7~P8“对自然因素的改造利用”框题,完成下列表格内容(投影展示) 农业生产活动 利用改造的因素 天然橡胶由热带扩大到北纬22° ? 玻璃温室的农业 ? 丘陵缓坡修筑梯田 ? 江南丘陵茶园的喷灌 ? 三江平原的小麦种植 1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