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3.1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教师郑高培
教学对象 高一学生
课 题
农业的区位选择
教学目标
明确农业的广义概念,说出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运用案例指明农业区位因素变化的影响。
案例分析农业地域形成的原因和主导因素,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基本观念。
教学重点
农业的区位选择
教学难点
案例分析农业的区位选择
课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
谈话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板书
教学环节
用时
教学行为
学生活动
导入
1分钟
第三章主要是农业,第一节主要是总述农业的特点与区位选择,为之后的内容作铺垫。后两节课详细讲解多种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使得农业地域的轮廓基本成型。
新课教学
10分钟
介绍农业的狭义和广义概念,画出农业生产活动与农业区位的概念。指出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划分为自然和社会经济两大方面。
气候因素包含光热水三方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不同。加入中国温度带与农业分布及熟制内容;视频“中国的五色土壤”介绍古代风水与土壤分布之间的关系;强调水源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决定性因素;介绍三种灌溉方式;针对不同地形发展不同的农业;粗略介绍我国土壤分布。通过课堂练习进行巩固。
3分钟
通过几个案例指出人类对农业自然区位因素的改造方法。讲解课本两个案例,分析其区位条件的变化,认识农业地域的形成。
课堂小结
1分钟
拓展我国某些特殊的农业称谓:河谷农业、坝子农业、绿洲农业。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视频和地图结合,重点在于建立学生的空间感知,为之后两节课具体介绍农业地域类型作铺垫。
活动单设计
活动一
材料:
问题1:
问题2: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