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一元一次方程教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第 PAGE 1 页 共 NUMPAGES 4 页
课题
《3.1从算式到方程 3.1.1一元一次方程》
教材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第一节
授课
教师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以及解的概念;学会寻找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体验用方程解决某些问题的优越性.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体验从算式到方程的优越性,在自主思考、相互讨论中发现总结概念;小组加分制激发学生积极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更加喜爱数学,喜爱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以及解的概念.
教学难点:学会寻找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
问题与情境
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温故知新
(1)观察式子,
用“___”连接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等式。
(2)小学我们已经学过简易方程,你能判断出下列各式哪些是方程吗?
(1)-2+5=3
(2)
(3)
(4) (5) (6)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教师逐步引导学生回忆小学学过的相关知识.
通过观察迅速解决(1).
第二个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展示.
教师通过点拨学生自主解决出现的问题.
一、体现中学知识与小学知识的连贯性.
二、小组合作体现团队精神.
三、小组评比激发课堂气氛.
四、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获得成就感.
二、探索新知
活动一:探索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例:根据下列条件,列出方程
(1) 的2倍与3的差是5.
(2)的三分之一与2的和为7.
(3)比的3倍大5的数等于的4倍.
(4)长方形的宽为,长比宽大5,周长为36.
观察你列出的列方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问题1 每个方程中,各含有几个未知数?
问题2 说一说每个方程中未知数的次数.
问题3等号两边的式子都是我们上一章节学的______?
一元一次方程定义: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 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一次), 等号两边都是整式,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下列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
(1)
(2)
(3) (4)
(5) (6)
(7)
活动二:应用提升列方程,体验方程的优越性
一辆快车和一辆慢车同时从A地出发沿同一公路同方向行驶,快车的行驶速度是70 km/h,慢车的行驶速度是60 km/h,快车比慢车早1 h经过B地,A,B两地间的路程是多少?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设A,B两地间的路程是
方法四:设快车行驶时间是
方法五:设慢车行驶时间是
活动三:探索方程的解
(以方法三为例)
方法三:设A,B两地间的路程是
(1)当x=420时,方程等号左边=_____,右边= 1,左边和右边相等吗?
(2)当x=60时,方程等号左边=_____,右边=1,左边和右边相等吗?
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方程的解.求方程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疑问:我们每次都要一个数字一个数字试吗?有没有更好的寻找方程的解的办法?(抛出问题下节课解决)
练一练:x = 2和 x = 4是不是方程 2x-3 = 5x-15的解.
活动一:学生自主或通过讨论列出方程,教师通过启发学生思考列出方程的共同点,进而梳理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出示问题,帮助检测对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的理解.
活动二:学生自主合作用不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从算式到方程的进步.
活动三:以方法三为例,在教师的层层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索出方程的解的定义.
出示问题,帮助检测学生对方程的解的概念的理解.
由于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过方程的有关知识,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尝试解方程,进而梳理方程等概念,这样处理顺畅自然。
在概念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方面挖掘概念在生活中的源头,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通过教师启发、师生问答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让概念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充满探索的发现之旅.
三、畅谈收获,课堂小结
1.方程: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2.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1,等号两边都是整式,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3. 方程的解:
解方程就是求出使方程中等号两边相等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