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教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教案
篇一:人教版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公开课教案
学科:数学
课题:《解一元一次方程—— 移项》
班级:七年级(一)班
上课时间:2014年11月19日
执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找相等关系列一元一次方程,并学会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2、过程与方法: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抽象、概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建立相等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合并同类项与移项,体会古老代数中的对消与还原的思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会用移项法则解一元一次方程
难点:理解移项法则的依据,以及找出实际问题中等量关系。
复习回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回顾
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
等式的基本性质?
(二)情景问题:
把一些图书分给某班学生阅读,如果每人分3本,则剩余20本;如果每人分4本,则还缺25本.这个班有多少学生?
设问 1:如何列方程?分哪些步骤?
①设未知数:设这个班有x名学生.
②找等量关系:这批书的总数是一个定值,表示它的两个等式
相等
③列方程:3x+20 = 4x-25
设问2:怎样解这个方程?它与上节课遇到的方程有何不同?
学生讨论后发现:方程的两边都有含x的项(3x与4x)和不含字母的常数项(20与-25) 设问3:如何才能使这个方程向x=a的形式转化?
学生讨论思考、探索:为使方程的右边没有含x的项,等号两边同减4x,为使方程的左边没有常数项,等号两边同减20。
3x+20 = 4x-25
两边同时减4x,得
3x-4x+20=-25
两边同时减20,得
3x-4x = -25 -20
合并同类项,得
-x=-45
系数化为1,得
x=45
3x +20 = 4x -25
3x-4x = -25 -20
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变化前后项的符号改变
定义: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
设问4:以上解方程“移项”的依据是什么?
等式的性质1 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设问5: “移项”起了什么作用?
通过移项,使等号左边仅含未知数的项,等号右边仅含常数的项,使方程更接近x=a的形式. 例1:解下列方程 3x+7=32-2x
设问:如何“移项”?
学生先自己思考,教师在进行讲评。
最后归纳:移项应注意什么?
练习
(1)5+2x=1;(2)8-x=3x+2.
请2位学生上讲台完成,讲评并纠正错误
课堂小结
1、列方程的步骤 ①设未知数 ②找等量关系③列方程
2、移项是需注意什么?
3、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作业布置
教科书91页第3题第11题
板书设计
解一元一次方程—— 移项
1、列方程的步骤
①设未知数②找等量关系③列方程
2、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
3
、移项的注意事项:需变号
4、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①移项 ②合并同类项 ③系数化为1
篇二: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是解方程的基础,解方程其移项根据是等式性质1、系数化为1其根据是等式性质2,解方程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不可缺少的知识。因而,解方程是初中数学中必须要掌握的重点内容。
学生分析
学生已学会了有理数运算,掌握了单项式、多项式的有关概念及同类项、合并同类项,和等式性质,进一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解方程中,虽然所教班级的学生受基础知识和思维发展水平的限制,抽象概括能力不强,但学生上进心强,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好胜心,初步养成了与他人合作交流、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
1.掌握解方程中的合并同类项.
2.理解并掌握移项变号法则进行解方程.
3.灵活的运用移项变号法则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数学思考
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模型,感受方程的作用.
(三)解决问题
能够用合并同类项和移项法则解相应的一元一次方程;能够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四)情感态度
解方程时渗透数学变未知为已知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利用合并同类项、移项变号法则解方程.
【教学难点】
合并同类项 、移项变号法则.
【学习过程】
一、新课导入
1.约公元825年,数学家阿尔-花拉子米写了一本代数书,重点论述了怎样解方程.这本书的译本名称为《对消与还原》.“对消”“还原”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先讨论下面的内容,然后再回答这个问题。
2.引导学生探索新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