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单元 复习指导》(同步训练)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_中图中华地图版_2024-2025学年.docx
《第1单元复习指导》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地球自转的周期大约是?
A.24小时
B.24分钟
C.23小时56分4秒
D.23小时4分钟
2、地球公转的轨道是?
A.椭圆形
B.圆形
C.抛物线
D.双曲线
3、关于地球的形状与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是一个完美的正球体
B.赤道半径比极地半径短
C.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6371千米
D.地球的最大周长出现在本初子午线上
4、关于板块构造理论,以下哪一项描述最准确?
A.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且其运动导致了地震和火山活动
B.所有的板块都是固定不动的,只有在其边界处才有地质活动
C.地球表面由若干个大板块组成,但这些板块之间没有相对移动
D.板块内部地质活动频繁,而板块边界则相对稳定
5、地球自转的周期是:
A.24小时
B.23小时56分4秒
C.12小时
D.365天
6、以下哪个现象是由于地球的公转产生的?
A.昼夜更替
B.四季变化
C.极昼极夜现象
D.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
7、关于地球的圈层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内部由外到内依次为地壳、地幔、地核
B.软流层位于上地幔顶部,是地震波速突然增加的地方
C.地壳厚度均匀,海洋地壳和大陆地壳没有明显区别
D.地核分为外地核和内地核,其中外地核是固态
8、有关板块构造理论,以下哪个陈述是正确的?
A.板块运动的主要驱动力来自于地球表面的风和水的侵蚀作用
B.海底扩张是在海岭处新地壳形成并推动老地壳向两侧移动的过程
C.地震和火山活动主要发生在板块内部,而非板块边界
D.板块之间不会发生碰撞或远离,它们仅能沿着彼此滑动
9、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特征?
A.长江流域:亚热带季风气候,农业发达
B.黄土高原:半干旱气候,水土流失严重
C.西北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
D.东南沿海地区:地中海气候,经济发达10、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公转的周期是一年
B.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东向西,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C.地球自转和公转都会产生昼夜更替现象
D.地球自转和公转都会产生季节变化
11、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大致是:
A.长江与黄河的交汇处
B.秦岭-淮河一线
C.黑河-腾冲一线
D.黄河与长江的交汇处
12、下列哪项不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A.季风气候显著
B.地域性差异明显
C.气候复杂多样
D.气候波动较大
13、在地理信息系统中,以下哪种数据类型属于空间数据?
A.文本数据
B.图像数据
C.矢量数据
D.栅格数据
14、以下哪种地理现象属于自然地理现象?
A.城市扩张
B.河流改道
C.农业耕作
D.气候变迁
15、关于地球自转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自转的速度是恒定的
B.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C.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
D.地球自转的周期是一年
16、下列关于地球公转的地理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A.地球公转产生了季节的变化
B.地球公转产生了昼夜长短的变化
C.地球公转产生了五带的形成
D.地球公转产生了地球的极昼极夜现象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
第一题:
分析我国某地区地形图,回答以下问题:
(1)简述该地区的地形类型及其分布特点。
(2)分析该地区地形对该地区气候的影响。
(3)说明该地区地形对该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
第二题:
请分析我国南北方地区在农业生产上存在的差异,并解释这些差异产生的原因。
第三题:
分析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特点,并说明其原因。
请根据以下信息进行分析:
黄土高原地区:地势起伏大,土壤贫瘠,水资源匮乏。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
西北干旱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稀缺,土地多为荒漠和戈壁。
请回答以下问题:
(1)黄土高原地区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2)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和不足有哪些?
(3)西北干旱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有哪些?
《第1单元复习指导》同步训练及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地球自转的周期大约是?
A.24小时
B.24分钟
C.23小时56分4秒
D.23小时4分钟
答案:C
解析:地球自转的周期是恒星日,大约为23小时56分4秒。这是地球绕地轴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与太阳日(24小时)有所不同。因此,选项C是正确的。
2、地球公转的轨道是?
A.椭圆形
B.圆形
C.抛物线
D.双曲线
答案:A
解析:地球绕太阳的公转轨道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