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工程学-第四章-沉淀1.ppt
第四章沉淀;4.0沉淀原理
利用颗粒与水的密度之差,比重1,下沉
比重1,上浮
沉淀工艺简单,应用极为广泛,主要用于去除100um以上的颗粒。
给水处理――沉砂池,混凝沉淀,高浊预沉
废水处理――沉砂池〔去除无机物〕
初沉池〔去除悬浮有机物〕
二沉池〔活性污泥与水别离〕;〔1〕自由沉淀(DiscreteSettling):
?悬浮物质浓度不高;
?颗粒之间互不碰撞,呈离散状态;
?沉速不变,各自独立完成沉淀过程;
〔2〕絮凝沉淀(FlocculentSettling):
?悬浮物质浓度为50-500mg/L;
?颗粒之间可能互相碰撞产生絮凝作用;
?颗粒粒径与质量逐渐加大,沉速不断加快
;〔3〕区域沉淀〔成层/拥挤沉淀〕(ZoneSettling):
?悬浮物质浓度〉500mg/L;
?相邻颗粒之间互相阻碍、干扰;
?沉速大的颗粒也无法超越沉速小的颗粒
?各自保持相对位置不变
?颗粒群结合成一个整体向下沉淀
?形成清晰的液—固界面,沉淀显示为界面下沉
〔4〕压缩沉淀(CompressionSettling):
颗粒间互相支承,上层颗粒在重力作用下,挤出下层颗粒的间隙水,使污泥得到浓缩;
活性污泥在二沉池中的沉淀具备上述四种类型的沉淀过程;;;;;;4.1.2悬浮颗粒在静水中的拥挤沉淀
;对于絮凝沉淀:;;界面沉降外观现象和沉淀过程分析
根本特征:水沉降过程中出现清浑交界面〔浊液面〕,整个过程就是界面下沉过程.
清水区:浓度很小;〔增加〕
等浓度区:浓度均匀;大小颗粒不同;大小颗粒互相干扰,由于大颗粒沉速变慢、小颗粒变快,形成等速下沉现象
变浓度区:等浓度区和压实区的过渡区。
淤积层:沉速很小,浓度很大。〔增加〕
临界沉降点:界面沉降速率开始减小。;;;;;
当颗粒沉速u≥u0时,无论这种颗粒处于进口端的什么位置,它都可以沉到池底被去除,即左上图中的迹线xy与x′y′。
当颗粒沉速uu0时,位于水面的颗粒不能沉到池底,会随水流出,如左以下图中轨迹xy″所示;而当其位于水面下的某一位置时,它可以沉到池底而被去除,如图中轨迹x′y所示。
说明对于沉速u小于指定颗粒沉速u0的颗粒,有一局部会沉到池底被去除。;;
将上式带入式中并简化后得出
Qv/A——反映沉淀池效力的参数,一般称为沉淀池的外表负荷
率,或称沉淀池的溢流率,用符号q表示:
理想沉淀池中,u0与q在数值上相同,但它们的物理概念不
同:u0的单位是m/h;q表示单位面积的沉淀池在单位时间内通过
的流量,单位是m3/〔m2·h〕。故只要确定颗粒的截留速度u0,就
可以求得理想沉淀池的溢流率或外表负荷率。
;;沉淀池由五局部组成:
进水区、出水区的功能是使水流的进入与流出保持平稳,以提高沉淀效率。
沉淀区是沉淀进行的主要场所。
贮泥区贮存、浓缩与排放污泥。
缓冲区防止水流带走沉在池底的污泥。;密度大的浑水进入沉淀池后,在重力作用下会潜入池的下部流动,形成所谓浑水异重流,也称密度流。
浑水异重流发生时,清、浑水交界面应能保持稳定而不相互混杂。;弗罗德数的另一种表达式:;为了适应异重流的影响,许多水厂开始从池外表积水,有
的还将集水槽向池中部延伸,甚至到达池长1/4的距离,仍能
取到清澈的沉淀水。;;;;;;除浑水异重流外,还有以下一些因素影响池内水流:;增大水流的Fr可减小浑水异重流的影响,同时也可
减小其他上述各种水流的不良影响,所以现代平流沉
淀池采用较高的流速,一般为10~20mm/S,最高可达
50mm/S。
提高流速有一定的限度,以免流速过大,水流紊动
过强,使沉下的杂质重新被水冲起。
采用较小的水深,可使R减小,从而增大Fr,提高
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