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工程学 第四章_沉淀1.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四章 沉淀 4.0 沉淀原理 利用颗粒与水的密度之差,比重1,下沉 比重1,上浮 沉淀工艺简单,应用极为广泛,主要用于去 除100um以上的颗粒。 给水处理――沉砂池,混凝沉淀,高浊预沉 废水处理――沉砂池(去除无机物) 初沉池(去除悬浮有机物) 二沉池(活性污泥与水分离) (1)自由沉淀(Discrete Settling): ? 悬浮物质浓度不高; ? 颗粒之间互不碰撞,呈离散状态; ? 沉速不变,各自独立完成沉淀过程; (2)絮凝沉淀(Flocculent Settling): ? 悬浮物质浓度为50-500mg/L; ? 颗粒之间可能互相碰撞产生絮凝作用; ? 颗粒粒径与质量逐渐加大,沉速不断加快 (3)区域沉淀(成层/拥挤沉淀)(Zone Settling): ? 悬浮物质浓度〉500mg/L; ? 相邻颗粒之间互相妨碍、干扰; ? 沉速大的颗粒也无法超越沉速小的颗粒 ? 各自保持相对位置不变 ? 颗粒群结合成一个整体向下沉淀 ? 形成清晰的液—固界面,沉淀显示为界面下沉 (4)压缩沉淀(Compression Settling): 颗粒间互相支承,上层颗粒在重力作用下,挤出下层颗粒的间隙水,使污泥得到浓缩; 活性污泥在二沉池中的沉淀具备上述四种类型的沉淀过程; 4.1.1 杂质颗粒在静水中的自由沉淀 假设沉淀的颗粒是球形,其所受到的重力与浮力之差为: (4-1) 所受到的水的阻力: (4-2) CD为阻力系数,与颗粒大小、形状、粗造度、沉速有关。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 (4-3) 达到平衡时,加速度((3-3)左边)为零,得沉速公式: (4-4) 阻力系数是雷诺数的函数 当Re1时:呈层流状态 (4-5) 斯托克斯公式: (4-6) 应用:被去除的颗粒沉速远小于0.1mm泥砂沉速,即7mm/s,此时属于层流,沉速与粒径平方、颗粒与水的密度差成正比,与粘度系数成反比 2. 牛顿公式 当1000Re25000时,呈紊流状态,η接近于常数0.4代入(3-5)得牛顿公式: (3-7) 3.阿兰公式 当1Re1000时,属于过渡区,CD近似为 (3-8) 代入得: (3-9) 界面沉降外观现象和沉淀过程分析 基本特征:水沉降过程中出现清浑交界面(浊液面),整个过程就是界面下沉过程. 清水区:浓度很小;(增加) 等浓度区:浓度均匀;大小颗粒不同;大小颗粒互相干扰,由于大颗粒沉速变慢、小颗粒变快,形成等速下沉现象 变浓度区:等浓度区和压实区的过渡区。 淤积层:沉速很小,浓度很大。(增加) 临界沉降点:界面沉降速率开始减小。 4.2 平流沉淀池 4.2.1 理想沉淀池理论 理想沉淀池的基本假设: ①颗粒处于自由沉淀状态。颗粒的沉速始终不变。 ②水流沿水平方向流动,在过水断面上,各点流速相等, 并在流动过程中流速始终不变。 ③颗粒沉到底就被认为去除,不再返回水流中。 ④在沉淀池的进口区域,水流的悬浮颗粒均匀分布在整个过水断面面上。 在进水区被均匀分配在过流断面上其水平流速为: (4-17) 正好有一个沉降速度为的颗粒从池顶沉淀到池底,称为截留速度 。 u≥ 的颗粒可以全部去除,u 的颗粒只能部分去除 对沉速大于等于 的颗粒而言,流速与沉淀时间有关 。 ( 4-18) (4-19) 令(4-18)和(4-19)相等,得: (4-20) 对于沉速大于u0的颗粒,能全部沉淀去除,而沉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