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复习计划.doc

发布:2017-04-29约3.61千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 MERGEFORMAT 9 总复习(5课时) 教学目标: 能正确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其顺序,并能比较大小。 能正确熟练地计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 会比较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等、会按照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能识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等几何体;会认读整时、半时、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整时四种情况。 初步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图表中的数,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初步学会数1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 (2)初步体会数的广泛性。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交流等探求活动,初步形成数感,锻炼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1)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初步形成合作参与意识,尊重与欣赏他人的意识。 (2)形成对学习的兴趣及其对人、对物的爱的情感,初步养成会听、会说、会补充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地数6——10的数及书写。会用它们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初步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时间过得真快啊,这本书所有内容我们已经学完了,现在我们就一起回忆一下所学知识吧!(板书课题:数的认识) 二、练一练。(课本94页) 1.第1题可先让学生说一说对于数,你有哪些认识? 2.想一想,12表示什么? 3.计数器上的珠子表示的意思一样吗?它们分别表示什么? 4.第4题目的是能正确熟练地进行20以内加减法运算。 5.让学生认真观察图意,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 6.讨论并计算8+6的计算方法。 7. 巩固认识钟表的情况,仔细观察图片并连线。 三、相互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数的大小比较方法,知道数的不同含义及计数方法。结合具体事例促进学生的理解,加深印象。 四、作业:课本94也第4题。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常见的图形及位置顺序 教学目标: 1.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几何体,并能结合学生生活积累,增强学生对几何体的感性认识。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及自主学习的认识。 3、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如何在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空间观念,并认识基本几何体。 2.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关系。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讨论。 教学过程: 游戏导入 跟我这样做(复习前、后、左、右) 二、独立思考(课本95页) 1. 认一认,并把物体分类。再说一说你的理由。 2.仔细观察图意,说一说谁在谁的什么位置。 3.画一画,按要求在花朵的上下左右各画上不同的图形。 4.说一说,排队时,你前面有谁,后面有谁? 三、练一练(课本96页) 1.数一数,填一填。 指导学生按规律填数。 2. 先观察图,明确要解决的问题,然后独立地思考,尝试解决问题, 3.认识计数器,明确个位、十位的表示方法,完成填一填。 4.复习数的组成。 教师先让学生观察图,明确图中的含义和题目的意思,再进行涂色 四、课堂小结: 在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复习整理后,及时有针对性的巩固训练,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确定下一步教学内容。 五、作业:课本96页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数的运算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和活动中,体会加、减的含义,能正确、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 2.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喜爱数学的情感。 3.熟练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学习20以内不进位加法。 2.通过情境,使学生感受教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体会20以内数的顺序用数位意识。 3.初步学会在合作环境中自主学习计算,体会计算的多样化。巩固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方法:合作探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猜拳游戏,复习加法的意义。 二、练一练(课本97页) 1.把得数相同的算式连线,要求学生先准确计算加、减法的算式,再连线。学生独立完成题目,然后集体交流答案。 2. 巩固比较数的大小,它不是直接把两个数字拿来比,而是要先运算再比较大小。 3. 让学生先观察图,明确题目要求,然后独立地思考,把得数是15的算式涂上喜欢的颜色。 4. 先让学生观察图,说一说图的意思,并且列式计算。然后指名回答问题,全班交流答案。 5. 教师先让学生观察图,明确图中题目的意思,说一说图的意思,并且列式计算。“一共有多少”用加法计算,“还剩多少”用减法计算。小组内交流算法,指名公布答案,集体纠正。 三、课堂小结: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