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教版(2020)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第8课《创建表格展信息》说课稿及反思.docx
闽教版(2020)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第8课《创建表格展信息》说课稿及反思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设计思路
本节课设计思路围绕闽教版(2020)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第8课《创建表格展信息》展开。通过结合课本内容,以学生实际操作为主,培养学生运用表格整理和展示信息的能力。通过设置具体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创建表格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信息意识,认识表格在信息整理中的价值。
2.培养计算思维,学会运用表格进行数据分析和展示。
3.增强实践能力,通过实际操作掌握表格创建和编辑技巧。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
学生在进入四年级之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如鼠标的基本操作、简单文件管理、文字输入等。同时,他们在低年级阶段可能已经接触过简单的数据整理,如用文字记录信息。
2.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四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对信息技术课程有较高的兴趣。他们在操作技能方面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能够通过观察和模仿学习新技能。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偏好动手操作,通过实践来理解和掌握知识;而另一部分学生则更倾向于通过视觉学习,需要教师提供清晰的示范和步骤说明。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在学习创建表格时,学生可能会遇到操作步骤不熟悉、数据格式设置困难等问题。此外,对于数据分析的理解和运用可能也是挑战之一,尤其是对于那些对数学概念理解不够深入的学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操作的逐步分解,以及提供必要的辅导和练习机会。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计算机、投影仪、电子白板、学生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
2.课程平台:闽教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平台。
3.信息化资源:表格制作软件(如MicrosoftOfficeExcel或WPS表格)教学视频、示例表格文件。
4.教学手段:实物展示、示范操作、小组合作学习、课堂练习。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展示一张包含学生个人信息、成绩和兴趣爱好的表格,引导学生观察表格的特点和作用。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张表格叫什么名字吗?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呢?”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创建表格展信息》。
2.讲授新知(20分钟)
a.讲解表格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强调表格在信息整理、分析和展示中的重要性。
b.介绍表格的组成元素,如行、列、单元格等,并展示如何使用表格软件创建表格。
c.示范操作:教师演示如何创建一个简单的表格,包括设置行高、列宽、单元格格式等。
d.引导学生尝试自主创建表格,并提供操作指导。
e.分享创建表格的技巧,如快速填充、自动求和等。
3.巩固练习(10分钟)
a.学生分组,每组分配一个任务,要求使用表格整理并展示相关信息。
b.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c.各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4.课堂小结(5分钟)
a.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表格制作的关键步骤。
b.强调表格在信息处理中的实用性和重要性。
c.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善于运用表格整理信息。
5.作业布置(5分钟)
a.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创建一个个人信息表格,包括姓名、年龄、兴趣爱好等。
b.强调作业要求,如表格格式规范、信息完整等。
c.提醒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并鼓励他们在课后继续探索表格的更多功能。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
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掌握表格的基本概念、组成元素以及创建和编辑表格的基本操作。他们能够理解并运用表格进行信息整理、分析和展示,为后续学习数据处理和统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2.技能提升:
学生在操作技能方面得到显著提升,能够熟练使用表格软件创建、编辑和美化表格。他们学会了设置行高、列宽、单元格格式,以及运用公式和函数进行数据计算,提高了信息处理能力。
3.信息素养:
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增强了信息意识,认识到表格在信息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他们学会了如何利用表格整理和展示信息,提高了信息获取、处理和传递的能力。
4.创新能力:
在本节课的练习环节,学生分组合作,利用所学知识完成信息整理和展示的任务。这一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了创新思维,设计出具有个性化的表格,展现了良好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5.学习兴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认识到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了进一步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
6.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时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