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九单元 溶液 实验活动5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说课稿 (新版)新人教版.docx

发布:2025-02-16约3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实验活动5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为主题,通过实验操作和理论讲解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溶液配制的基本方法和原理。设计思路如下:首先,通过复习溶液的概念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溶液配制的全过程,培养实验操作能力;最后,结合理论知识,让学生理解溶液配制的原理,提高化学素养。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以下核心素养:1.科学探究能力,通过实验操作,提升学生观察、分析、推理等科学探究技能;2.实践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在实验中尝试不同方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3.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树立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4.合作交流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实验,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1.氯化钠溶液的准确配制方法;2.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与应用。

难点:1.溶液配制过程中误差的控制;2.溶质质量分数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解决办法:1.通过实验演示和操作指导,使学生掌握溶液配制的基本步骤和技巧;2.设计实验方案,让学生在实验中学会如何减小误差;3.结合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并通过练习题强化应用能力;4.采用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共同克服难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与手段

1.讲授法:通过讲解溶液配制的基本原理和步骤,为学生提供理论框架。

2.实验法:组织学生进行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实验,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

3.讨论法:鼓励学生在实验后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实验心得和遇到的问题。

2.教学手段:

1.多媒体课件:展示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提高信息传递效率。

2.实验演示:通过实物操作,直观展示溶液配制的全过程。

3.互动软件:利用教学软件进行模拟实验,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教师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氯化钠溶液图片,如食盐溶液、生理盐水等,提问学生这些溶液是如何制备的,引发学生对溶液配制的好奇心。

-回顾旧知:教师简要回顾溶液的概念、溶质质量分数的定义,以及溶液的均一性和稳定性等知识点。

2.新课呈现(约20分钟)

-讲解新知:教师详细讲解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原理,包括计算溶质和溶剂的质量、选择合适的容器和工具等。

-举例说明:通过实际案例,如制备100g5%的氯化钠溶液,展示如何进行计算和操作。

-互动探究: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减小实验误差,以及如何确保溶液的均一性。

3.实验操作(约30分钟)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进行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实验,按照实验步骤操作,记录实验数据和现象。

-教师指导: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4.数据分析(约15分钟)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实际配制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教师指导: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误差产生的原因,讨论如何改进实验方法。

5.课堂总结(约5分钟)

-教师总结:教师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溶液配制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

-学生反思:学生分享实验心得,总结实验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6.作业布置(约5分钟)

-教师布置: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以下任务:

1.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撰写实验报告。

2.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尝试配制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3.调查生活中常见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并分析其应用。

7.课后拓展(约10分钟)

-教师提出: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如自制饮料、调味品等。

-学生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原理和方法。

-学生能够熟练计算溶质和溶剂的质量,选择合适的容器和工具进行溶液配制。

-学生能够根据实验数据和现象,分析实验误差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2.技能培养:

-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提高动手实践能力,掌握溶液配制的基本技能。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培养观察、分析、推理等科学探究能力。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提高沟通、协作和团队意识。

3.思维发展: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学会从实际问题出发,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学生通过分析实验误差,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提高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4.应用能力:

-学生能够将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