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五节 同源词.ppt

发布:2016-01-15约2.43千字共3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五节 同源词 一、同源词的定义 (一)词与词之间的三种关系 1.同音词:音同而义不相关。 如:“友”和“有”、“楚”和“础”、“书”和“输”等; 2.同义词:义近而音不同。 例如:“朋”和“友”,“关”和“闭”,“连”和“属”; 3.同源词:音相近,义相通。 例如:“升”、“腾”,“登”、“乘”、“蒸”等。 (二)同源词三个必要条件: (1)读音相近或相通; (2)词义相近或相关; (3)出自同一语源。 (三)同源词定义 这种由同一源头派生出来、具有历史渊源关系因而音近义通的一组词,称为同源词。 二、 推源和系源 (一)什么是推源和系源 系源:把同源词聚合在一起; (不完全)推源:把直接派生某词的源词找出来,因为找不出最早的根词,推源没有推到最根儿,是不完全的。 不完全推源: 登(源词)→??凳(派生词) 卓(源词)→桌(派生词) 倚(源词)→椅(派生词) 系源: 登、凳、升、蒸、腾…… 卓、桌、超…… 倚、椅、衣、依、扆…… (二)如何做到推源和系源 推源与系源首先要根据词与词之间义通的规律,确定它们之间的意义关系;其次还必须由它们的音同、音近关系上来确认。 1、如何判断义通 同义词的意义相同与同源词的意义相通本质上是不一样的。前者是使用意义相同,后者是内部特点相同。 “大”和“广” :同义词 “大”和“太”:同源词 2、如何判断音近 传统的办法是利用音韵学的研究成果,从上古音表中确定两个词声母相同或相类,相类指发音部位相同,发音方法稍异,例如d和l,发音部位都在舌头前,方法则d是爆破音,l是边音,可以称作声线相类。 韵的问题比较复杂些,上古韵还不能准确地地归纳出韵母,只能划分出韵部。所谓韵部,是指在韵文里可以押韵的那些韵母合在一起。一般认为同韵部即算同音,韵部相近即算音近。 除此之外,同一形声系统的字一般应声音相同或相近,有过同音历史的字(如互为声训的、互为直音的、曾为异体字的、确有互相通借的历史的等等),都可证明其同音或音近。 3、判断词的同源还可以利用同源通用现象 (1)同源通用现象 (1)请数公子行曰,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弁以送公子。(《信陵君列传》) (2)塞井夷灶,陈于军中而疏行首。(《鄢陵之战》 (2)同源通用现象的原因 形成同源字通用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第一,是因为同源字在派生分化之前,两个意义是共用一形的,分化后,虽然另造了新字,但人们在使用时还有一个不习惯的过程,往往将新形与旧形混用。 第二,是因为同源字音且近、义且通,音近则常被用作同音词来替代,而义通又常被用作同义词来置换。 三、 研究同源关系的意义 首先,可以帮助我们认识某些双音词的结合规律。在双音词中,有相当一批是两个同源字构成的。 例如: 晶莹、少小、清净、回还、匹配、遵循、…… 其次,系联同源词,能够显示词义的特点。 王维《淮城曲》: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浥”和“浸”、“淫”、“悒”是同源词,它们共同的特点是轻微而延展。 《楚辞·远逝》:“同邑邑而蔽之。” 《长门赋》:“舒息悒而增欷兮。”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原,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离”是“丽”的同音借用字,“丽”有“附着”、 “连接”的特点,与“联”、 “络”等词同源 。 再次,研究同源词,还能帮助我们探讨词命名的由来,从而了解词义的民族特点。 “幸福” 、“吉祥” “夭折” 、“妖艳” “囫囵吞枣” 最后,通过同源词的关系,可以透过汉字,看到词与词之间的关系,并且从这些关系中探求对生僻词义的理解,使僻字不僻、难义不难。 《诗经·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夜如何其,夜未艾。” 《左传·昭公元年》:“国未艾也。” 方兴未艾 参考文献: 王力 《汉语史稿》 中华书局 向熹 《简明汉语史》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符淮青 《汉语词汇学史》 安徽教育出版社 符淮青 《现代汉语词汇》 北京大学出版社 徐朝华 《上古汉语词汇史》 商务印书馆 王力 《同源字典》 商务印书馆 张永言 《词汇学简论》 华中工学院出版社 张志毅 《词汇语义学》 商务印书馆 石安石 《语义论》 商务印书馆 高守纲 《汉语语义学》 北大出版社 复习题 一、解释加横线词义 1.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2.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3.颖考叔为颍谷封人。 4.而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 5.师退,次于召陵。 6.君若以德绥诸侯 7.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 8.病未及死,吾子勉之。 9.称其雠,不为谄。 10.无偏无黨,王道荡荡。 11.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12.穆公访诸蹇叔 13.报而罪之 14.世叔讨论之 15.凡师一宿为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