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山东省临淄区七年级政治下册 第六单元 走进法律 与法同行 社会管理秩序不可破坏说课稿 鲁人版五四制.docx

发布:2025-03-20约3.66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山东省临淄区七年级政治下册第六单元走进法律与法同行社会管理秩序不可破坏说课稿鲁人版五四制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山东省临淄区七年级政治下册第六单元走进法律与法同行社会管理秩序不可破坏说课稿鲁人版五四制

设计意图

本节课以“走进法律与法同行社会管理秩序不可破坏”为主题,旨在引导学生认识法律的作用,理解社会管理秩序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和社会责任感。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将法律知识与社会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理解法律对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提高学生依法办事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遵守法律、尊重他人、维护正义的公民行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行为习惯。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重点一:法律的作用。明确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方面的核心作用,例如,通过讲解交通法规如何保障道路安全,让学生理解法律的具体应用。

-重点二:社会管理秩序的重要性。强调社会管理秩序对于社会稳定和公民生活的影响,如通过分析公共场合秩序的维护,让学生认识到秩序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

-难点一:法律与个人生活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法律与个人生活的紧密联系,难点在于如何将抽象的法律概念与具体的生活实例相结合,例如,通过讨论学生在学校中如何遵守校规来体现法律的作用。

-难点二:如何正确处理法律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在面对法律问题时,如何运用法律知识进行思考和判断,难点在于如何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如通过模拟法庭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如何依法行事。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讲解法律基础知识,为学生搭建法律认知框架。

2.讨论法:组织学生围绕法律案例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选取与学生生活贴近的法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法律与社会秩序的关系。

教学手段:

1.多媒体展示:利用PPT展示法律知识,增强视觉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角色扮演:通过模拟法庭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法律实践,加深对法律的理解。

3.网络资源:引入相关法律法规的网络资源,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习效果。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环节】

1.播放短片:展示现实生活中违反社会管理秩序的案例,如交通拥堵、公共场所喧哗等。

2.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3.情境创设:提出问题:“我们如何才能构建一个和谐有序的社会?”

4.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引出本节课主题:“走进法律与法同行社会管理秩序不可破坏”。

5.用时:5分钟

【讲授新课】

1.法律的定义与作用

-讲解法律的概念,引用课本中的定义。

-通过案例说明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的作用。

-用时:8分钟

2.社会管理秩序的重要性

-讲解社会管理秩序的含义和重要性。

-结合课本内容,分析社会管理秩序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用时:10分钟

3.法律与个人生活的关系

-通过具体案例,如学生在学校中的行为规范,说明法律与个人生活的密切联系。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遵守法律。

-用时:10分钟

【巩固练习】

1.案例分析

-分组讨论:提供几个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法律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涉及的法律问题和解决方法。

-各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

-用时:10分钟

2.角色扮演

-分组模拟法庭场景,学生扮演法官、律师、原告、被告等角色。

-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体验法律程序,加深对法律的理解。

-用时:10分钟

【课堂提问】

1.提问环节一:什么是法律?法律有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用时:3分钟

2.提问环节二:社会管理秩序对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重要性?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用时:3分钟

3.提问环节三: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遵守法律?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用时:3分钟

【师生互动环节】

1.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角色扮演,教师进行现场点评和总结。

4.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总结与拓展】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法律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提出课后拓展作业,如收集身边的法治故事,撰写心得体会。

4.用时:5分钟

【教学反思】

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知识掌握情况、教学方法的适用性等,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改进的方向。

总用时:45分钟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