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的环境中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探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网络的环境中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探析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在英语课堂教学的运用,“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逐渐被“以学生为中心”的新模式所取代,网络环境中的自主学习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本文以问卷形式调查了广东省某大学学生自主学习状况,基于此,对如何培养大学生网络环境中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网络环境;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1引言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教育信息化及自动化逐步得以实现。网络环境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将教师的角色也逐渐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过渡到了学生学习资源的设计者,学习过程的指导者,以及学生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及协作者。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认为学习是一种建构的活动过程[1],知识的构造是通过一定的情景,主动的意义建构方式获取的。因此,在教学中,就应当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理想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就是“自我驱动,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2]。它表现在学习者本身对所学东西具有兴趣,并积极参与其中;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承担责任[3],并采用较有效的方法或适合于自己的策略处理学习任务。
具体说来,如果学生的学习动机是自我驱动的,学习内容是自己选择的,学习策略是自主调节的,学习时间是自我计划和管理的,学生能够主动营造有利于学习的物质和社会性条件,并能够对学习结果做出自我判断和评价,那么他的学习就是充分自主的。反之,如果学生在学习的上述方面完全依赖于他人指导和调节,其学习就是被动的、不自主的。
网络环境广义的讲包括卫星电视网、有线电视网络、计算机通信网络和教育教学管理网络;狭义的讲是指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依托,以教育软件、资源为基础、以网络技术环境为支撑的现代教育和管理环境。
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主动利用网络资源,如:电脑网络学习资源,信息设备,门户网站,搜索引擎等帮助处理学习任务,通过可选择的交互方式主动探究的学习过程,实现有意义知识建构的学习方式。其实质是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在主体认知生成过程中融入学生自己的创造性见解。
2研究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我们对广东省某大学学生使用网络资源的状况进行了调查,以探索如何在网络资源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之间搭建一个桥梁。调查问卷内容主要涉及学生网络使用情况和英语学习状况。此次调查对象主要为广东省某大学不同专业在校本科生,年龄介于19到21岁之间。发出调查问卷720份,回收有效问卷687份,然后对数据做了统计分析。
3调查结果
调查问题: 大学生的网络资源使用状况
学生网络资源使用情况包括网络使用历史、日上网/上机所花费时间、使用网络的目的等。关于网络使用历史,调查发现,接触网络4年以上的学生有425人,占被调查人数的62%,3-4年有104人,占被调查人数的16%,2-3年的有63人,占总人数的10%,接触网络1-2年的有93人,占被调查人数的12%。所有被调查的学生均接触网络有一段时间。学生日平均上网/上机时间大部分较长,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学生使用网络及日上网/上机时间
从表1可以看出,687名学生中,平均每天上网/上机时间6小时以上(不含6小时)者有231人,约占34%,每天上网4-6小时的有251人,占37%,每天上网2-4小时的有168人,约占24%,少于2小时的,32人,约占5%。总之,每天上网4小时以上的学生共482人,占所调查总人数的70%,说明上网占用了学生很多时间。
对于学生使用网络的目的,我们列举了以下几个方面:查寻学习资料、浏览信息、文化娱乐、玩游戏、聊天交友等。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学生使用网络的目的
从表2可以看出学生使用网络的目的及人数分布。63%的被调查者认为他们会利用网络查寻学习资料;而77%的学生会利用网络玩游戏;分别有63%,69%和45%的被调查者利用网络进行文化娱乐,收发邮件和聊天。
除此之外,关于上网对学习的影响,调查发现上网时间占了学习时间60%以上者有496人,约占调查人数的72%。认为上网对学习帮助很大者约202人,约占29%,认为帮助一般者411,约占60%,认为网络对学习态度和方式影响较大者271人,约占39%,认为自学时习惯以网络资源为主者98人,占14%,以老师的课件为主者127人,约占18%。
4.讨论与建议
调查发现,近90%的学生有至少两年或以上的使用或接触网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