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心理游戏第四章.doc

发布:2018-08-15约1.96万字共2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单元四 自我意识篇 单元四 自我意识篇 所谓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对自己与周围人之间的关系的认识和态度。通过实践活动,人们不仅能认识客观事物,并且也能认识自己,认识自己和客观世界的关系。自我意识不是个别心理机能的显现,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具有完整的内在结构。自我意识的发展在个性形成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人的兴趣、能力、性格、情感、意志和道德行为无不受到自我意识的制约和影响。 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初期,是从幼稚期向成熟期发展的过渡时期,也是自我意识迅猛发展并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由于中学生心理发展还不够成熟稳定,因而自我意识呈现出两重性特点:独立性和幼稚性相联;自尊心与自卑感同在; 封闭性与开放性并存。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自我意识,是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进而达到自我教育目标的必由之路。认识当代中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有助于我们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减少教育的盲目性,切实提高教育工作的实效。 本篇中的几个游戏中,“画自画像”展示了一个“内心的我”,让学生对自己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 “音乐与意象”则随着音乐声所呈现出的画面,使学生思考和感悟自己的心态。“百花园”让学生认识到红花与绿叶的关系与各自的价值,学会欣赏他人; “我要……”则让学生体验到了自己是否有争取机会的意识,善于真诚表达自己愿望的意识。 “留舍最爱”、“价值拍卖”则让学生进一步澄清了自己的价值取向;“背后留言”通过他人的评介来整合和完善自我意识的觉醒和成熟。“目标搜索”则让学生体验到了目标意识的重要性。 小小的游戏活动,就如同照镜子,让人对自己有一个更加全面、客观的认识,这为学生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个性奠定了基础。 第1章  画“自画像” 一、活动目的 1、通过画“自画像”,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展示一个“内心的我”。 2、通过交流学生读懂你、我、他,促进彼此的理解。 二、活动时间 大约需要20分钟 三、活动道具 彩色笔和16开大小的白纸。 四、活动场地 以室内为宜。 五、活动程序 1、主持人发给每位参与者一张16开大小的白纸,把彩色笔放于场地中央,供需要者自由取用。 2、在8~10分钟内,每人在白纸上画一幅“自画像”。 3、小组内交流“自画像”的含义,同组成员可以提出质疑。 4、主持人发现典型的案例做全班分享。 六、注意事项 1、主持人可以暗示大家,“自画像”可以是形象的肖像画,也可以是抽象的比喻画; 可以是一色笔画成,也可以是多色笔画成。 2、有的学生会因为自己的绘画技能差而感到为难,主持人要提醒大家本游戏不是绘画比赛,只要求大家画的内容、形式等形象地反映对自我的认识。 3、主持人寻找典型案例时,可以关注“自画像”的大小、位置、色彩、内容等,还可以关注在画“自画像”和交流时的神情。 七、活动扫描 1、活动点评 10分钟后,每个人都完成了自我画像,粗略也看一下,会发现画的内容非常丰富,表现形式也是新颖别致。具象画法中有画头像的、半身像的、全身像的、还有群像的。在抽象画法中有画成树的、花的、草的、书的、鸟的、鱼的、大海的、有亮的、蜗牛的、千里马的、小狗的等。在色彩方面,1/3的人用单色的,1/3的人用艳丽的多色,1/3的人用2~3种颜色。绘画的形式更是风格不一,形式多样,如有的用卡通画法,有的用漫画法,有的用白描法,也有的速写法。总之每个人都通过“自画像”的形式向他人展示了一个自己心目中的“我”。每一幅画都包含着一个“秘密”、一段“经历”,今天我们把它展示出来,目的是与人交流,在交流中可以解读“故事”,让大家了解我、认识我。 2、活动案例 在同学交流“自画像”的时候,主持人不仅看到了丰富多彩的画面,还关注到多种复杂心情的交织的场面。有的学生轻松兴奋,有的学生自然平静,也有的学生沉重痛苦。让我们一起来看几幅“自画像”: “自画像”之一:16开纸横向放置,用单色黑笔作的画。画面上画了一只猫,位于右下角的位置,比例上看很小。在左上方画了一只大大的虎。在中部还画了一只较小的狗。交流中该学生说:“猫是我,狗是妈妈,虎是继父。” “自画像”之二:16开纸竖向放置,用多色彩笫作的画。在整个画面靠左1/3处画了一棵大树,枝繁叶茂,虽然长得不高,但长得结实。现历上右上角有一个光芒四射的太阳。交流中该学生说:“小树是我,大树是我家,富裕、安全。太阳代表我生活的环境,充满温暖和希望。” “自画像”之三:16开纸横向放置,用多色彩笔作的画。画面上画了一个外星人,手上拿了一个遥控器,旁边有一个菜单:1、上课;2、学业外语;3、踢足球;4、电子游戏;5、交朋友;6、听音乐;7、聚会;8、看电视; 9、做作业;10、家人沟通。交流中该学生说:“这是我的生活,也是生活中的我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