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认识区域单元素养评价湘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doc

发布:2025-03-27约6.95千字共1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12

单元素养评价(一)(第一章)

(75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6小题,共48分)

(2024·潍坊高二检测)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示区域中,区域县界划分的区域是()

A.行政区域 B.经济区域

C.自然区域 D.文化区域

2.依据图示信息分析,该区域最适宜发展的工业是()

A.化学工业 B.建材工业

C.电子工业 D.纺织工业

【解析】1选A,2选C。第1题,由图可知县界划分的是行政区域。第2题,由图可知,该区域有高校内区,科技发达;有飞机场,交通便捷;有森林公园,环境漂亮。因此该地适宜发展电子工业。

下图反映了某国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读图,完成3、4题。

3.该国最有可能是()

A.中国 B.日本 C.埃及 D.新西兰

4.该国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表现为()

A.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

B.经度地带性和地方性分异

C.纬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

D.纬度地带性和整体性

【解析】3选B,4选C。第3题,依据图示信息,该国的气候属于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且具有海洋性,是个群岛国家,地形以山地为主,多火山地震,最有可能是日本;中国气候类型困难多样;埃及是热带沙漠气候;新西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第4题,该国是日本,依据图中纬度、地形对气候类型或自然带类型的影响,该国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表现为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

(2024·邯郸高二检测)以武汉、长沙、南昌三城市为中心的经济区域被称为我国的“中三角”。读图,完成5~7题。

5.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中三角”地区具有的明显优势是()

A.工业基础雄厚 B.水陆交通便利

C.自然资源丰富 D.劳动力素养高

6.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中三角”地区()

A.商品农业发达,机械化水平高

B.经济联系密切,发展潜力巨大

C.城市带动农村,城市化水平高

D.生态环境良好,环境质量优良

7.三城市所在平原曾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历史上有“湖广熟、天下足”的美誉,但现在其地位慢慢下降,除人口增长快速的缘由外,其主要缘由是()

A.城市化快速发展,粮食种植面积减小

B.大量的退耕还湖,导致耕地面积锐减

C.随棉花价格上涨,棉花种植面积增大

D.休耕制度的实施,导致耕地大量闲置

【解析】5选C,6选B,7选A。第5题,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中三角”地区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两地都在长江沿岸,水陆交通都便利;长江三角洲的工业基础更好,劳动力素养更高。第6题,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中三角”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农业基地,但机械化水平不高;三个中心城市距离较近,经济联系密切,发展潜力巨大;该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不及长江三角洲地区;“中三角”地区重工业及冶金工业发达,环境质量较差。第7题,三城市所在平原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地位慢慢下降,主要缘由是人口增长快速,城市化快速发展,耕地面积减小。

(2024·长沙高二检测)湾区经济是重要的滨海经济形态,开放性、创新性、宜居性和国际化是其最重要的特征。粤港澳大湾区指的是珠江三角洲的广东省九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组成的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配套基础设施正在加速建设,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深中通道等重大项目已经或将要落成启用,届时将形成“一小时城轨交通圈”。下图为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规划图。据此完成8~10题。

8.湾区城市群的发展预料使湾区内各城市()

A.核心城市一城独大

B.湾区同行业竞争加强

C.湾区发展模式趋同

D.城际间分工协作加强

9.随着湾区现代化交通体系的建立,湾区内部()

A.行政界线将消逝 B.消费差异将加大

C.区域融合将加快 D.交通将更加拥堵

10.以下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区位优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有世界上通航实力最大、水深条件最好的港口群

②国家政策支持

③单一化的民族与文明特征

④便捷的交通,“一小时城轨交通圈”的建立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解析】8选D,9选C,10选B。第8题,通过制定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城市群内部的分工更加明确,区域内部的联系与协作得到加强,各自的优势、特点更加显明,发展模式各具特色,模式不会相同。第9题,湾区现代化交通体系建成后,湾区内部的行政界线不会消逝,但整个区域会联系更加紧密,消费和生活方式趋同,区域之间的相互整合加快,交通更加便捷。第10题,随着现代化快捷交通的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内各城市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便捷,粤港澳大湾区有国家实惠政策的支持。

耕地压力指数是确定区域范围内,为保障食物需求的最小人均耕地面积与实际人均耕地面积之比。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