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DB32T 1684-2010 绿杨春茶 茶树栽培技术规程.docx

发布:2025-03-07约6.04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ICS67.140.10

号:DB32

江苏省地方标准DB32/T1684—2010

绿杨春茶茶树栽培技术规程

Luyangchuntea--Technicalrulesforproductionofteaplant

2010-12-20发布2011-02-20实施

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I

DB32/T1684-2010

前言

绿杨春茶产于江苏扬州地区,由于所处特殊的地理位置,绿杨春茶具有独特的品质特征,其形似柳芽、香气馥郁、滋味鲜醇、汤色清明、叶底嫩绿,在全国和省名茶评比中多次获奖,在扬州地区更是家户喻晓,绿杨春茶已成为扬州市的特色农产品。但由于栽培技术的不规范,使企业生产的绿杨春茶品质差异较大,为规范生产,提高生产技术和茶叶质量,保护绿杨春茶的品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要求,特制定《绿杨春茶茶树栽培技术规程》。

本标准的编写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定进行。

本标准由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由仪征市农林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爱琴、王春军、严玉华、时乐平、钟靓、邓永庆、王玉红。

1

DB32/T1684-2010

绿杨春茶茶树栽培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用于加工绿杨春茶的茶树栽培的基本要求,包括基地选择、规划,茶树种植,土壤管理和施肥,病虫草害的防治,茶树修剪和茶叶采摘。

本标准适用于扬州地区绿杨春茶的栽培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11767茶树种苗

NY5020无公害食品茶叶产地环境条件DB32/T446-2007绿杨春茶

3基地的选择、规划

3.1产地环境

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NY5020的要求。3.2基地规划

基地规划与建设应有利于保护和改善茶区生态环境、维护茶园生态平衡,发挥茶树良种的优良种性,便于茶园灌溉和机械作业。

3.3道路和水利系统

3.3.1根据基地规模、地形和地貌等条件,设置合理的道路系统,包括主道、支道、步道和地头道。大中型茶场以总部为中心,与各区、片、块有道路相通。规模小的茶场设置支道、步道和地头道。

3.3.2建立完善的水利系统,做到能蓄能排。

3.4品种选择

选择适应我市地理、气候条件和所制茶类的茶树品种,如龙井43、龙井长叶、储叶、鸠坑、福鼎大白茶等,大面积栽种最好选择2个品种以上、“早、中、晚”芽种搭配。种苗质量应符合GB11767规定的1、2级标准。

3.5茶园生态建设

3.5.1茶园四周或茶园内不适合种茶的空地应植树造林,茶园的上风口应营造防护林。主要道路、沟

2

DB32/T1684-2010

渠两边种植行道树。集中连片的无性系茶园可适当间植适宜树种。3.5.2新建茶区注重林网、间种的配套。

3.5.3对缺株断行严重、覆盖度低于50%的茶园,通过补植和合理剪、采等措施提高茶园覆盖度。

3.5.4建立完善的农事活动档案,记载生产过程中农药、肥料等投入品的来源、使用情况,以及其他栽培管理措施。

4茶树种植

4.1茶园开垦应注意水土保持,根据不同的坡度和地形,选择适宜的方法和施工技术。

4.2茶苗栽植:2月上中旬-3月10号左右,采用双行单株定植,小行距35cm,株距20cm;茶苗栽前对茶根进行适当修剪,沾黄泥浆;栽植深度10cm左右,注意理顺茶根,踩实,立即浇足浇透定植水;栽后留叶2-3片,其余剪去,在茶垄上覆盖一层稻草,厚度以不见土为宜,并用泥土适当覆盖,以免风吹草散。

4.3茶园与农田、果园交界处应设置隔离沟和隔离带。

5土壤管理与施肥

5.1土壤管理

5.1.1定期监测土壤肥力水平和土壤结构,有针对性的采取土壤改良措施。

5.1.2幼茶园合理覆盖提高茶园的保土蓄水能力。覆盖物未受有害或有毒物质的污染,杂草无种子。

5.1.3采用合理耕作、施用有机肥等方法改良土壤结构。耕作时应结合气候条件。

5.1.4幼茶园或台刈改造,合理间作绿肥,培肥土壤。

5.1.5茶园土壤适宜pH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