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T 1679-2010 芦稷栽培技术规程 .docx
ICS65.020.20
1号:DB32
江苏省地方标准DB32/T1679—2010
芦稷栽培技术规程
Rulesofplantingtechniqueofsugarsorghum
2010-12-20发布2011-02-20实施
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I
DB32/T1679—2010
前言
芦稷又名甜芦粟,属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是我省特有的经济作物,已有悠久的栽培历史。芦稷既可供生食作为水果,汁多甘甜,富含多种维生素,营养丰富,可与甘蔗媲美,深受广大农村和城市消费者的青睐,又是制糖、加工饮料的重要原料;还可以入药,有止渴生津、止咳、消食、清热的作用;芦稷除供食用之外,其副产品还有多种用途,芦稷渣可制高、中级纸张及人造丝等,也可直接制成纤维板;经发酵作用可制酒精、丙酮、柠檬酸等,这些产品在国防、食品、医药等工业上都有一定用途;芦稷的籽粒可作家禽、家畜的精饲料,叶是羊、牛、鱼的青饲料;芦稷的穗可制作扫帚。
本标准按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定编写。
本标准由江苏省南通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由启东市作栽站、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起草。
本标准起草人:沈红琴、盛忠辉、项觉生、杨芳、陆希祥、朱白平、王卫玉、郭亮、杭杰、沈亚平。
1
DB32/T1679—2010
芦稷栽培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芦稷栽培的产地环境、产地要求、产量目标和栽培管理。本标准适用于本地区的芦稷栽培。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8079蔬菜种子
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5010无公害食品蔬菜产地环境条件
3产地环境
应符合NY5010的规定。
4产地要求
4.1土壤
4.1.1土质
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以疏松、富含有机质的中性或微酸性土壤最为适宜。4.1.2pH值
最适宜生长的土壤pH值为5.7~6.7。4.1.3养分
20cm土层有机质含量在1.5%~2.0%,全氮1.5g/kg左右,速效磷≥5mg/kg,速效钾≥100mg/kg。4.2茬口
种植芦稷的茬口较多,可纯作,也可间套作。春播芦稷:3月底前收获的蔬菜地均可种植;夏播芦稷:前茬作物在5月底前收获;秋播芦稷:前茬作物在7月底前收获。适宜与瓜类、大豆、蔬菜、花生等作物间套夹种。
5产量目标
纯作亩产芦稷6000㎏~7000kg,间作亩产3000kg~4000kg,单株重2kg左右。
2
DB32/T1679—2010
6栽培管理
6.1播种
6.1.1品种选择
选择优质高产品种红穗芦稷、甘蔗芦稷、糖心芦稷、小穗芦稷等。种子质量应符合GB8079的规定。6.1.2晒种
播前晒种2天。
6.1.3育苗期
春播于3月上旬小拱棚薄膜育苗,夏播于5月上旬育苗,秋播于7月上旬育苗。
6.1.4育苗要求
每亩大田需苗床面积22m2~25m2,施腐熟有机肥100kg和复合肥5kg,浇足底墒水,待适墒后播种。用种量250g,用细土盖籽,厚度1cm,搭棚盖膜。夏播露地育苗,秋播育苗要搭遮阳网。
6.1.5苗床管理
小拱棚育苗,播种到出苗阶段,严封薄膜,增温保湿促全苗,5天左右就可出苗。见苗到齐苗前,采取通风不揭膜控温,使床温控制在30℃左右。齐苗到二叶期,温度控制在25℃~30℃。二叶期到移栽前,苗床两头通风,床温可控制在20℃~25℃。二叶期间苗,拔除杂草,每m2留苗200棵左右,并且施稀粪肥100kg促壮苗。移栽前3d~5d日夜揭膜炼苗。露地育苗除不盖薄膜外,其它管理技术相同。
6.2移栽
6.2.1整地
清理前茬秸杆、杂草,精细平整。
6.2.2耕翻施基肥
亩施基肥复合肥50kg和腐熟农家肥1000kg,在耕翻前均匀施撒于地面,然后用旋耕机浅耕10cm~15cm,精细平整。
6.2.3种植规格
开移栽沟,深5cm,纯作芦稷行距60cm~66cm,株距30cm~33cm,每亩密度3000株~3700株;间作芦稷一般行距1.5m~2m,穴距40cm~50cm,每穴2株,每亩密度1500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