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第十一章计数原理和概率题组训练82古典概型.doc
题组训练82古典概型
1.将一个骰子抛掷一次,设事件A表示向上的一面出现的点数不超过3,事件B表示向上的一面出现的点数不小于4,事件C表示向上的一面出现奇数点,则()
A.A与B是对立事件 B.A与B是互斥而非对立事件
C.B与C是互斥而非对立事件 D.B与C是对立事件
答案A
解析由题意知,事件A包含的基本事件为向上点数为1,2,3,事件B包含的基本事件为向上的点数为4,5,6.事件C包含的点数为1,3,5.A与B是对立事件,故选A.
2.从一堆产品(其中正品与次品都多于2件)中任取2件,下列事件是互斥事件但不是对立事件的是()
A.恰好有1件次品和恰好有2件次品
B.至少有1件次品和全是次品
C.至少有1件正品和至少有1件次品
D.至少有1件次品和全是正品
答案A
解析依据互斥和对立事件的定义知,B,C都不是互斥事件;D不但是互斥事件而且是对立事件;只有A是互斥事件但不是对立事件.
3.(2018·广东茂名模拟)在{1,3,5}和{2,4}两个集合中各取一个数字组成一个两位数,则这个数能被4整除的概率是()
A.eq\f(1,3) B.eq\f(1,2)
C.eq\f(1,6) D.eq\f(1,4)
答案D
解析符合条件的所有两位数为12,14,21,41,32,34,23,43,52,54,25,45,共12个,能被4整除的数为12,32,52,共3个,故所求概率P=eq\f(3,12)=eq\f(1,4).
4.4张卡片上分别写有数字1,2,3,4,若从这4张卡片中随机抽取2张,则取出的2张卡片上的数字之和为奇数的概率为()
A.eq\f(1,3) B.eq\f(1,2)
C.eq\f(2,3) D.eq\f(3,4)
答案C
解析从4张卡片中抽取2张的方法有6种,和为奇数的情况有4种,∴P=eq\f(2,3).
5.从存放的号码分别为1,2,3,…,10的卡片的盒子中,有放回地取100次,每次取一张卡片并记下号码,统计结果如下:
卡片号码
1
2
3
4
5
6
7
8
9
10
取到次数
13
8
5
7
6
13
18
10
11
9
则取到号码为奇数的卡片的频率是()
A.0.53 B.0.5
C.0.47 D.0.37
答案A
解析取到号码为奇数的卡片的次数为:13+5+6+18+11=53,则所求的频率为eq\f(53,100)=0.53,故选A.
6.(2016·天津改编)甲、乙两人下棋,和棋的概率为eq\f(1,2),乙获胜的概率为eq\f(1,3),则甲获胜的概率和甲不输的概率分别为()
A.eq\f(1,6),eq\f(1,6) B.eq\f(1,2),eq\f(2,3)
C.eq\f(1,6),eq\f(2,3) D.eq\f(2,3),eq\f(1,2)
答案C
解析“甲获胜”是“和棋或乙胜”的对立事件,所以“甲获胜”的概率P=1-eq\f(1,2)-eq\f(1,3)=eq\f(1,6).
设事件A为“甲不输”,则A可看作是“甲胜”与“和棋”这两个互斥事件的并事件,所以P(A)=eq\f(1,6)+eq\f(1,2)=eq\f(2,3).(或设事件A为“甲不输”,则A可看作是“乙胜”的对立事件.所以P(A)=1-eq\f(1,3)=eq\f(2,3))
7.(2013·陕西文)对一批产品的长度(单位:毫米)进行抽样检测,如图为检测结果的频率分布直方图.根据标准,产品长度在区间[20,25)上为一等品,在区间[15,20)和[25,30)上为二等品,在区间[10,15)和[30,35]上为三等品.用频率估计概率,现从该批产品中随机抽取1件,则其为二等品的概率是()
A.0.09 B.0.20
C.0.25 D.0.45
答案D
解析由频率分布直方图的性质可知,样本数据在区间[25,30)上的频率为1-5×(0.02+0.04+0.06+0.03)=0.25,则二等品的频率为0.25+0.04×5=0.45,故任取1件为二等品的概率为0.45.
8.我国古代有着辉煌的数学研究成果.《周髀算经》、《九章算术》、《海岛算经》、《孙子算经》……《缉古算经》等10部专著,有着丰富多彩的内容,是了解我国古代数学的重要文献.这10部专著中有7部产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某中学拟从这10部名著中选择的2部作为“数学文化”校本课程学习内容,则所选的2部名著中至少有1部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名著的概率为()
A.eq\f(14,15) B.eq\f(13,15)
C.eq\f(2,9) D.eq\f(7,9)
答案A
解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