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红绿灯 教案 一年级心理健康上册 (深圳版).docx
身体红绿灯教案一年级心理健康上册(深圳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材分析
《身体红绿灯》是深圳版一年级心理健康上册的一篇课文。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故事和活动,让学生了解身体的隐私部位,学会保护自己,遵守社会规范。课文内容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身体隐私部位的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自我认知、社会责任和规则意识三个方面。首先,通过学习课文,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的身体,了解身体的隐私部位,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其次,学生能够理解并尊重他人的身体隐私,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具备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和同理心。最后,学生能够遵守社会规范,学会在社会生活中自我约束,增强规则意识。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的初期阶段。学生在知识方面对于身体的认知尚浅,对于身体的隐私部位了解不多,但是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通过故事和活动来学习新知识。在能力方面,学生具备基本的听讲和参与活动的能力,但需要教师的引导和鼓励来提高他们的表达和合作能力。在素质方面,学生需要培养自我保护意识和良好的人际交往习惯。
由于学生年龄较小,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趣味性的活动和互动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提高他们对课程的兴趣。同时,学生可能对于身体的隐私观念较为模糊,需要教师耐心引导,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身体隐私意识,这对课程的学习具有重要影响。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针对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节课采用讲授与互动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生动的故事讲解和趣味性的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身体的隐私部位。同时,利用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2.具体的教学活动包括:角色扮演,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学会保护自己;实验活动,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身体的隐私部位;游戏互动,以趣味性的游戏方式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3.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身体隐私部位,同时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环节(5分钟)
情境创设:教师播放一个关于身体隐私的短片,引导学生关注身体的隐私部位。
提出问题: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自己的身体有哪些隐私部位吗?为什么要保护这些部位呢?”
学生回答:让学生自由发言,分享他们对身体隐私部位的了解和看法。
2.讲授新课(10分钟)
讲解故事:教师讲述一个关于身体红绿灯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身体的隐私部位。
互动讨论:教师提问:“故事中的主人公为什么要注意身体的隐私部位呢?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自己的隐私部位?”
学生回答: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他们的观点和看法。
3.巩固练习(10分钟)
练习题:教师布置一些关于身体隐私部位的练习题,让学生回答。
讨论分享: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他们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
4.课堂提问(5分钟)
教师提问:教师针对本节课的内容提问,检查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
学生回答:让学生自由发言,回答教师的问题。
5.总结与拓展(5分钟)
教师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保护身体隐私部位的重要性。
核心素养拓展:教师提出一些关于自我保护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护自己。
课堂反馈:教师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心得,了解他们对课程的看法。
整个教学过程设计共计35分钟,充分考虑了一年级学生的学情和认知特点,通过情境创设、互动讨论、练习题等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学生的双边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新知识。
知识点梳理
本节课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身体隐私部位的认识:教师通过讲解和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身体的隐私部位,如胸前、背部、腿部等。
2.保护身体隐私的原因:教师讲解为什么需要保护身体的隐私部位,让学生认识到保护隐私部位的重要性。
3.社交规范与身体隐私: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在社交场合中如何保护身体隐私,遵守社交规范。
4.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教师通过故事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提高他们保护自己身体隐私的能力。
5.与他人相处的礼仪:教师讲解在与人相处时,如何尊重他人的身体隐私,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6.遵守社会规范: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社会规范,让他们明白遵守社会规范的重要性。
7.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通过讲解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遵守纪律、尊重他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