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1单元人口与环境第2节人口迁移学案鲁教版必修第二册.doc

发布:2025-03-25约9.17千字共1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13

其次节人口迁移

课程标准

素养目标

任务设定

运用资料,描述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驾驭不同时期世界人口迁移的特点及缘由。(综合思维)

2.结合实例,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综合思维)

3.结合图文资料,了解我国不同时期的人口迁移与流淌的特点,并能够分析其影响因素及产生的影响。(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

1.什么是人口迁移?人口迁移有哪些类型?

2.15世纪至19世纪和其次次世界大战以后人口迁移各有何特点?

3.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哪些?

4.我国的人口迁移和流淌有何特点?

5.20世纪80年头以来,我国的人口流淌对社会经济产生了哪些影响?

一、人口迁移及其特点

1.概念:人口迁移指人口变换常住地的空间移动,它反映人口在地域之间的动态变更,使人口空间分布变得困难。

2.分类eq\b\lc\{(\a\vs4\al\co1(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

3.不同时期的人口迁移

阶段

影响因素

特点

人类社会早期

自然因素

为满足生存需求而经常迁移

古代农业社会

土地开垦的吸引、躲避灾荒、战乱、宗教迫害等

与寻求更适宜的生活环境联系紧密;以集团性迁移或大批迁移为主

15世纪

至19

世纪

资本主义发展和殖民主义扩张

以跨越大洲、海洋的远距离国际人口迁移为主,迁移规模大,持续时间长。主流是从“旧大陆”迁往“新大陆”

其次次

世界大

战以后

经济缘由为主,社会性、政治性缘由为辅

趋于向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迁移;永久性定居移民比例减小,非定居的外籍劳工增多;人口迁移目的和形式日益多元化

[图表点拨]1.教材第11页图1-2-1,该图展示出:(1)15~19世纪,近代欧洲殖民者受土地、矿产资源吸引,到美洲、大洋洲开发的人口迁移路途;(2)近代欧洲殖民者贩运黑奴到美洲等地的人口迁移路途;(3)近代中国人到东南亚、美洲开发的人口迁移路途。

2.教材第11页图1-2-2,该图展示出:其次次世界大战以后,(1)因跨国劳务引起的人口由东亚、东南亚、南亚以及拉丁美洲迁往欧洲、北美洲、大洋洲的路途,以及非洲迁往欧洲、西亚及非洲内部不同国家的迁移路途;(2)因灾难等引起的环境移民迁移路途主要在非洲;(3)因政治缘由引起的国际人口迁移路途主要在前苏联和东欧国家;(4)因斗争引起的国际难民迁移路途主要在中东地区、东南亚地区和非洲。

[微思索]农闲时到城里打工的“农夫工”属于人口迁移吗?为什么?

提示:不属于。“农夫工”农闲时到城里打工,他们的居住地并没有发生长期或永久变更。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人口迁移是自然、社会经济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一种有意识的行为。

2.人口迁移的推力、拉力

3.具体而言,收入因素、距离因素、国家政策、文化背景、生态环境变更等都对人口迁移产生重要影响。

[名师点拨]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许多,就整体来看,经济因素是最常见、经常起作用的因素,经济因素往往起着主导作用,但就某一个具体的迁移行为而言,任何一个因素都可能是导致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

推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当前影响人口迁移的确定性因素都是经济因素。 ()

2.欧美发达国家大多数都是典型的移民国家。 ()

3.迁入地不存在人口迁移的“推力”。 ()

提示:1.×当前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但不能说影响人口迁移的确定性因素是经济因素。因为最终确定人口迁移的因素可能有许多,如美国老年人退休后由东北部迁往南部“阳光地带”的确定因素是气候;我国人口向西部地区的迁移是实行西部大开发政策所致。

2.×在其次次世界大战以前,欧洲人口以迁出为主。

3.×迁入地引起人口迁移的“拉力”大于“推力”,并非没有“推力”。

三、案例:我国的人口迁移与人口流淌

1.特点:持续时间长、规模大、迁移目的和形式困难多样。

2.人口流淌

(1)概念:人口流淌是指因工作、学习、旅游、探亲等缘由短暂离开原居住地的人口移动现象。

(2)影响因素:人口流淌的强度主要取决于经济、文化发展水平。

(3)20世纪80年头以来我国的人口流淌

缘由

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自发性地涌向城市

方向

从农村到城市,特别是经济发达的沿海大中城市

(4)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主动影响

促进经济发展、调整人口空间分布、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沟通等

消极影响

在确定程度上对流入地的居住、交通、市政设施等造成压力,并带来社会治安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图表点拨]教材第13页图1-2-4,该图展示出:(1)我国历史上不同时期的人口迁移路途;(2)辽宁、山东、四川为人口净迁出区,西藏为迁入、迁出平衡地区,其他省份为净迁入地区;(3)20世纪50~80年头在非县城、人口不足2000人的自然村镇基础上兴起的主要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