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4单元环境与发展第1节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学案鲁教版必修第二册.doc

发布:2025-03-27约6.23千字共1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10

第一节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

课程标准

素养目标

任务设定

结合实例,说明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1.结合实例,相识和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学会正确选择交通运输方式。(地理实践力)

2.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及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综合思维)

1.现代主要交通运输方式有哪几种?如何选择交通运输方式?

2.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3.城市交通布局有哪些种类?对区域发展有何影响?

4.如何缓解城市交通问题?

5.扬州兴盛与衰落的缘由是什么?

一、运输方式与区域发展

1.交通运输的作用:是联系区域之间经济与社会活动的重要纽带,并为区域发展供应基础性保障。

2.现代主要交通运输方式: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运输等。

3.新特点

(1)运输工具:大型化、高速化、专业化。

(2)货物运输方式综合化。

4.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运输方式深刻地影响着聚落形态及其延长方向。

(2)运输方式的发展变更加强了区际联系,推动了区域发展,而区域发展也促进了交通运输的进一步发展。

(3)运输方式的发展和变更增加了客货运输的选择性,扩大了地区影响力,推动了区域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名师点拨]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五种现代交通运输方式各有优缺点,在选择交通运输方式时往往要考虑时间、物品性质、重量、运输距离和价格等因素。

将运输方式与对应的聚落形态连线。

提示:

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

1.交通布局的分类:联系不同城市之间的外部交通布局以及城市内部交通布局。

2.科学合理的外部交通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有利于改善区域发展条件。

(2)增加区域之间的沟通合作。

(3)提升区域社会经济活力。

(4)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和巩固国防。

3.城市内部交通布局

(1)作用:是维持城市高效运行和健康发展的基础。

(2)城市路网:是在确定自然、历史、经济与社会条件下为满足城市交通运输需求而建设的。

(3)缓解城市问题的措施

①发展公共交通。

②合理规划停车场。

③明确道路分工。

④加大道路建设。

⑤错开出行高峰。

⑥削减出行距离。

[图表点拨]1.教材第91页图4-1-8,该图展示出城市立体交通的构成,包括城市空间中地面、地下和高架交通。由城市立体交通构成的运输网是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2.教材第91页图4-1-9,该示意图为教材文字内容的补充,生动、形象地展示出了缓解城市交通问题的一些措施。

推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城市外部交通是维持城市高效运行和健康发展的基础。 ()

2.解决城市交通问题要优先加大道路建设。 ()

3.大力发展私家车能提高城市交通运输效率。 ()

4.合理规划城市道路,扩大路网规模是缓解城市交通问题的唯一途径。

()

提示:1.×城市内部交通是维持城市高效运行和健康发展的基础。

2.×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以便缓解交通拥堵,节约能源,降低污染,改善城市环境。

3.×大力发展私家车会加剧交通拥堵,降低城市交通运输效率。

4.×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措施除了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外,还有发展公共交通、错开出行高峰,以及建立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平台等。

三、案例:交通变更与扬州城市发展

1.古代扬州:繁华都市

(1)春秋时期,吴国为北上伐齐运输粮草而开凿“邗沟”,将长江与淮河贯穿。这是京杭大运输河最早的河段。

(2)隋唐时期,京杭大运输河作为漕运通道,沿岸城市商业旺盛,扬州以其得天独厚的交通区位成为南北水运中心。

(3)明清时期,扬州凭借水陆交通区位优势,形成全国最大的海盐集散地及商业旺盛的世界级大都市。

2.近代扬州:慢慢衰落

(1)19世纪初,海运兴起,扬州交通地位大不如前。

(2)20世纪初,海运完全取代运输河漕运以及津浦铁路建成通车,扬州地位一落千丈。

3.今日扬州:重新焕发活力

(1)大运输河爱惜和旅游资源开发推动了扬州地区的旺盛和发展,进入21世纪,建成水、陆、空立体交通运输网络。

(2)“宁镇扬一体化”发展以及城市轨道交通相互连通,扬州与苏南地区的联系更加便捷。

[图表点拨]1.教材第92页图4-1-11,该图展示出京杭大运输河流经北京、山东、江苏、浙江四省,沟通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和钱塘江五大水系,目前通航河段主要在山东济宁以南。扬州地处江苏省中部,长江北岸,京杭大运输河纵贯南北,是长江和京杭大运输河交汇之处。

2.教材第93页图4-1-12,该图展示出19世纪至20世纪初,我国东部地区的交通运输方式和交通运输布局发生了很大变更。海运和铁路等交通运输方式兴起,内河水运缺乏竞争力,导致扬州、济宁等京杭大运输河沿岸城镇衰落。

3.教材第94页图4-1-13,该图展示出扬州的综合立体交通运输网络建设已取得长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