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2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第一课时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docx

发布:2025-03-22约2.9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2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第一课时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2.教学年级和班级: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3.授课时间:2023年10月26日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通过观察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现象,提高学生运用地理工具和技能分析问题的能力。

2.增强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探究大气受热原理和大气运动规律。

3.提升学生的区域认知,使学生理解大气受热和运动对气候形成和分布的影响。

4.强化学生的环境意识,使学生认识到大气受热和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在进入本课时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地球运动、地图基本知识以及简单的气候知识。他们对地球自转和公转有一定了解,能够识别基本的地图符号和比例尺,同时初步接触了气候的形成因素。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高中学生通常对自然现象和气候变化有较高的好奇心,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能力方面,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能够通过阅读课本和讨论来理解新概念。学习风格上,学生中既有偏好通过视觉学习的学生,也有偏好通过实践和实验来学习的,因此需要结合多种教学方法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学生在理解大气受热过程的物理机制时可能会遇到困难,尤其是对于辐射平衡、温室效应等概念的理解。此外,大气运动的复杂性也可能导致学生在构建大气环流模型时感到挑战。学生可能需要通过反复练习和教师指导来克服这些困难。此外,由于本章节涉及较为抽象的物理过程,学生可能需要时间来建立概念间的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逐步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人手一本《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材,以便跟随课堂内容进行学习。

2.辅助材料:准备与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相关的图片、图表、气候模型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以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抽象概念。

3.实验器材:由于本节课可能涉及模拟大气受热过程的实验,需要准备温度计、红外线模拟装置等实验器材,确保其完整性和安全性。

4.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设置分组讨论区,为学生提供实验操作台,以便进行小组实验和讨论活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的运动,了解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原理。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探索地球与大气之间的关系,深入了解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2)生:好的,老师。

二、新课讲授

(一)大气受热过程

1.引导学生观察地球表面温度分布图,提出问题:为什么地球表面的温度分布不均匀?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原因,得出结论:地球表面受太阳辐射的影响不同,导致温度分布不均匀。

3.教师讲解大气受热过程,包括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和再辐射等环节。

4.通过实例讲解温室效应、逆辐射等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

5.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分享各自的观点。

(二)大气运动

1.教师提问:大气是如何运动的?影响大气运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出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

3.教师讲解大气运动的动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

4.通过实例讲解大气运动的类型,如风、气旋、反气旋等。

5.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分享各自的观点。

三、课堂活动

1.案例分析:教师展示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的实际案例,如干旱、洪涝、台风等,引导学生分析案例背后的原因。

2.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农业生产、城市规划等。

3.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不同角色,模拟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四、课堂小结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大气受热过程、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

2.学生总结所学知识,提出疑问。

3.教师解答学生疑问,梳理知识体系。

五、课后作业

1.完成教材中的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收集与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相关的新闻或案例,进行课堂分享。

3.思考:如何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人类生活质量?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大气受热过程的基本原理,包括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和再辐射等环节。学生能够理解温室效应、逆辐射等概念,并能够解释大气受热过程对地球表面温度分布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