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货币供给与需求.pptx
第8章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1.货币供给的概念;2、货币供给量;
名义货币供给量指的是一定时点上不考虑物价因素影响的货币存量,记做Ms;
实际货币供给量指的是剔除了物价影响后的一定时点上的货币存量,实际货币供给为Ms/P;
人们通常说的货币供给概念,一般指的是名义货币供给量。
如果一国的物价水平长期波动,只分析名义货币供给的变动,就可能导致错误的经济形势判断和失误的政策选择。
;例题:设一个国家流通中现有货币是100亿元,在考察期间内商品、服务增长率与货币增长率为0,但商品价格水平却提高了100%。显然,原有的100亿货币就只能实现流通中商品、服务的50%
计算:实际货币供给量
100/(1+100%)
=50亿
因此,货币存量显然严重不足,面对实际不变的商品、服务供给,实际的货币减少了一半。;3、货币供给层次划分
★货币供给层次----现代信用货币供给按不同统计口径划分的若干层次。
;狭义货币:M1
它通常是由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为公众所持有的现金(C)及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D)所构成:
M1=C+D
特别强调货币交易媒介职能——普遍接受性;费力德曼:
货币不仅是交易媒介,也是价值储藏手段。
货币是购买力的暂栖所。
T:商业银行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
M2=M1+T;格力.肖
货币性就是流动性,强调的是货币作为资产的高度流动性,所以货币还应该包括非银行机构发行的高流动性负债(Dn)?:
M3=M2+Dn;经济学把M1确定为基础货币:
交易媒介和支付手段是货币最主要的职能;
作为交易媒介和支付手段,M1的交易成本最低;
无论货币层次如何扩大,M1始终是基本成分。
;划分货币供给层次的依据;1994年10月28日,央行印发《中国人民银行货币供应量统计和公布暂行办法》,首次规定我国四个基本货币层次的划分。包括:;其中,M1,即狭义货币;
M2,即广义货币;
M2-M1即准货币,潜在的购买力。
M3系出于金融创新不断出现的现状考虑而设,目前暂不编制这一层次货币供应量。;准货币亦称“准通货”,可随时兑换成货币。
准货币主要由银行定期存款、储蓄存款以及各种短期信用流通工???等构成,如国库券、储蓄存单、外汇券、侨汇券、金融卡等。
由于银行定期存款和政府债券本身并不是货币,因此不能直接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但它很容易兑换成一定数量的货币。
准通货是一种潜在的货币,对货币流通有直接的影响,特别是在通货膨胀时期,它们随时有可能转化为现实的货币,从而增大货币供应量,加剧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2001年6月,由于股票市场发展,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规模增加,央行将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计入M2。
本次调整主因:一是股票市场火爆导致“证券保证金”规模增加,对M2影响较大;二是股票“打新”造成M2统计指标波动过大。;
2011年10月,鉴于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在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和住房公积金存款规模较大并已对货币供应量造成影响,央行将上述两类存款纳入M2的统计范围。
非银行机构快速发展之后,在商业银行的存款规模增加,对货币统计量的影响增大。
;2018年1月,央行完善货币供应量中货币市场基金部分的统计方法,用非存款机构部门持有的货币市场基金正式纳入M2的计算基础。;影子银行的定义
影子银行体系的概念是由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执行董事麦卡利首次提出并被广泛采用。
影子银行是功能与传统商业银行相类似,但却不受或几乎不受监管的金融机构(如投资银行、对冲基金,货币市场基金、债券保险公司等)、金融业务(如回购等)、金融工具(如证券化工具CDO等)。
中国的影子银行:信托公司、担保公司、典当行、地下钱庄、货币市场基金、各类私募基金、小额贷款公司、民间融资以及各类金融机构理财等表外业务。
;经过四次调整,M2主要由四部分内容构成:
流通中货币(M0)、
企业存款
居民存款
非银存款。
其中,货币基金存款(含存单)计入M2中的非银存款。;我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对货币供给的直接调控。
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货币供给控制机制的典型特点是以年度综合信贷计划制约货币供给规模,信贷资金管理体制是统存统贷,主要控制方式是分配信贷指标。
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向各级地方分支机构下达计划指标,其依据是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所编制的综合信贷计划。;市场经济条件下对货币供给的间接调控;货币供给机制是由两个环节构成的货币供给系统:
第一个环节是中央银行的基础货币提供;
第二个环节是商业银行的存款货币创造。
;
1、中央银行提供基础货币B;通货既是流通中的货币,又是基础货币。说它是流通中货币,因为它与存款货币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