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单元 习作:介绍一种事物 优质版2024-2025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说课稿(统编版).docx
第5单元习作:介绍一种事物优质版2024-2025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说课稿(统编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第5单元习作:介绍一种事物优质版2024-2025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说课稿(统编版)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第5单元习作:介绍一种事物
2.教学年级和班级:2024-2025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3.授课时间:[具体上课时间]
4.教学时数:1课时
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学会如何观察事物,运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一种事物,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观察能力。课程内容紧密围绕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习作要求,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介绍事物的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恰当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准确、生动地介绍一种事物,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文本建构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培养学生细致观察、深入思考的习惯,能从多个角度对事物进行描述,发展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介绍事物的过程中,融入对事物背后文化的理解和传承,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4.实践创新:鼓励学生在写作中尝试不同的表达方式,勇于创新,形成个性化的写作风格,提高写作实践能力。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学会观察事物的细节,提取关键信息。
2.运用恰当的语言和顺序介绍事物。
难点:
1.如何生动、具体地描述事物的特征。
2.如何组织语言,使文章条理清晰,有逻辑性。
解决办法及突破策略:
1.通过实物观察、图片展示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事物的外观、功能、历史等不同方面,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信息提取能力。
2.示范讲解,提供优秀范文,让学生学习如何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描述更加生动形象。
3.通过思维导图、流程图等工具,帮助学生梳理写作思路,明确文章结构,提高文章的逻辑性。
4.分步骤练习,先从简单的事物开始练习,逐渐增加难度,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写作技巧。
5.开展小组讨论和同伴评价,让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以及优秀习作范文。
3.实验器材:无。
4.教室布置:将教室分为小组讨论区,方便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交流。准备白板和笔,用于板书和记录讨论成果。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通过展示一些常见事物的图片,如书本、铅笔、苹果等,询问学生:“你们能告诉我这些事物的特点吗?”引发学生对介绍事物的兴趣。
回顾旧知:回顾之前学过的关于写作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如如何进行观察、如何运用修辞手法等。
2.新课呈现(约30分钟)
讲解新知:详细讲解本节课的主题——介绍一种事物。强调观察的重要性,介绍如何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如外观、功能、历史等。
举例说明:以一个具体的物品为例,如一支铅笔,示范如何进行详细的观察和描述。引导学生关注铅笔的外观、材质、用途等方面,并使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述。
互动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物品进行观察和描述,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观察结果,共同完善描述内容。
3.巩固练习(约20分钟)
学生活动:学生独立选择一个物品,按照课堂上讲解的观察和描述方法,进行写作练习。要求学生用生动、准确的语言介绍事物的外观、功能、历史等方面。
教师指导:在学生写作过程中,教师巡视课堂,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纠正写作中的错误,提出改进意见。
4.课堂总结(约10分钟)
课堂总结:教师邀请几名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并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介绍事物时要注重观察细节、运用生动的语言,以及保持文章结构的清晰和逻辑性。
5.作业布置(约5分钟)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选择另一种事物,按照课堂上学到的方法进行观察和描述,并写成一篇短文。要求学生在下节课上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器物介绍》:介绍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器物,如瓷器、丝绸、茶具等,以及它们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身边的科学》:通过介绍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和发明,如光纤、太阳能电池、纳米材料等,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世界自然奇观》:展示一些世界著名的自然景观,如大峡谷、北极光、珊瑚礁等,引导学生关注自然之美。
-《生活中的艺术》:介绍一些生活中的艺术形式,如摄影、插花、书法等,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创造力。
2.拓展建议:
-鼓励学生阅读《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器物介绍》,了解器物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尝试以这些器物为对象,撰写介绍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