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茶艺师理论考试复习试题.doc

发布:2019-01-05约3.53万字共1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WORD完美整理版 范文范例 参考指导 茶艺师初级复习材料 一、单项选择 1. 原始社会茶具的特点是( A )。 A、一器多用 B、石制茶具 C、铁制茶具 D、陶制茶具 2. 茶具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西汉时期( A )中“武阳买茶,烹茶尽具”。 A、王褒《僮约》 B、陆羽《茶经》 C、王褒《茶经》 D、陆羽《僮约》 3. 宋代哥窑的产地在( D )。 A、浙江杭洲 B、河南临汝 C、福建建洲 D、浙江龙泉 4. 景瓷宜陶是( C )茶具的代表。 A、宋代 B、元代 C、明代 D、现代 5. ( C )又称“三才碗”,蕴含“天盖之,地载之,人育之”的道理。 A、兔毫盏 B、玉书煨 C、盖碗 D、茶荷 6. 泥色多变,耐人寻味,壶经久用,反而光泽美观是( B )优点之一。 A、金属茶具 B、紫砂茶具 C、青瓷茶具 D、漆器茶具 7. ( D )瓷器素有“薄如纸,白如玉,明如镜,声如磬”的美誉。 A、福建德化 B、湖南长沙 C、浙江龙泉 D、江西景德镇 8. ( C )瓷胎薄质,釉层饱满,釉面显现纹片,纹片形状多样。 A、定窑 B、钧窑 C、哥窑 D、建窑 9. 密封、防潮、防氧化、防光、防异味是( C )的优点。 A、瓷器茶具 B、玻璃茶具 C、金属茶具 D、竹木茶具 10. 现代最著名的紫砂壶大师,被尊称为“壶艺泰斗”的是( C )。 A、许世海 B、陈鸣远 C、顾景洲 D、邵大亨 11. 茶荷是用来从茶叶罐中( B )的器具,并用于欣赏干茶的外形及茶香。 A、均匀茶汤浓度 B、盛取干茶 C、放置茶杯 D、储放茶渣 12. 茶海是用来( B )。 A、取茶渣 B、均匀茶汤浓度 C、盛取干茶 D、嗅茶香 13. 80℃水温比较适宜冲泡( D )茶叶。 A、白茶 B、花茶 C、沱茶 D、绿茶 14. 90℃左右水温比较适宜冲泡( A )茶叶。 A、红茶 B、龙井茶 C、乌龙茶 D、普洱茶 15. 95℃以上的水温适宜冲泡( B )茶叶。 A、西湖龙井 B、乌龙茶 C、六安瓜片 D、黄山毛峰 16. ( B )泡茶,汤色明亮,香味俱佳。 A、河水 B、雪水 C、湖水 D、自来水 17. 井水属于地下水,当井水受到盐碱地表水污染时,用于泡茶茶汤品质( C )。 A、汤色加深,汤味变淡 B、汤色加深,汤味变涩 C、汤色变淡,汤味带咸 D、汤色黑褐,汤味苦涩 18. 用经过氯化处理自来水泡茶,茶汤品质( D )。 A、汤味变淡 B、汤色金黄 C、汤味带咸 D、香气变淡 19. 通常用pH值表示溶液的( D )。 A、温度 B、浓度 C、浑浊度 D、酸碱度 20. 茶叶保存应注意温度的控制。温度平均每升高( C ),茶叶褐变速度将增加3—5倍。 A、6℃ B、8℃ C、10℃ D、12℃ 21. ( A )茶具是和其他食物公用木制或陶制的碗,一器多用,没有专用茶具。 A、原始社会 B、西汉时期 C、三国时期 D、战国时期 22. 茶具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西汉时期( D )中“武阳买茶,烹茶尽具”。 A、王褒《茶谱》 B、陆羽《茶经》 C、陆羽《茶谱》 D、王褒《僮约》 23. ( A )五大名窑是官窑、哥窑、汝窑、定窑、钧窑。 A、宋代 B、五代 C、元代 D、明代 24. 景瓷宜陶是( C )茶具的代表。 A、宋代 B、元代 C、明代 D、现代 25. ( D )瓷器素有“薄如纸,白如玉,明如镜,声如磬”的美誉。 A、福建德化 B、湖南长沙 C、浙江龙泉 D、江西景德镇 26. ( C )瓷胎薄质,釉层饱满,釉面显现纹片,纹片形状多样。 A、定窑 B、钧窑 C、哥窑 D、建窑 27. ( D )的特色是在瓷器上施金加彩,宛如钱丝万缕的金丝彩线交织,显示金碧辉煌、雍容华贵的气度。 A、釉里红 B、青花瓷 C、秘色瓷 D、广彩 28. ( B )是用来从茶叶罐中盛取干茶的器具,并用于欣赏干茶的外形及茶香。 A、茶托 B、茶则 C、茶海 D、茶盅 29. 茶海是用来( D )。 A、储放茶渣 B、盛取干茶 C、放置茶杯 D、均匀茶汤浓度 30. 当下列水中( D )称为硬水。 A、Cu2+ 、Al3+ 的含量大于8mg/L。 B、F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