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智能技术前沿》教学大纲.docx

发布:2025-01-17约2.23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智能技术前沿》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英文名称:Frontierinintelligenttechnology

学分:2

学时:总学时32学时,其中理论32学时

先修课程:无

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程

授课对象: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学生

教学单位:商学院

修读学期:第6学期

一、课程描述和目标

智能技术前沿是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之一。该课程是一门兼具理论性、操作性的综合性的专业课程。本课程主要系统讲授人工智能技术含义、发展历史、前沿、专家系统、模糊控制技术、粗糙集合、遗传算法、神经网络、深度学习等内容。通过深入学习和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智能技术前沿知识。

课程目标:

1.专业知识方面。深入工智能技术含义、发展历史、前沿等知识,掌握专家系统、模糊控制技术、神经网络、深度学习等相关原理和步骤。

2.专业能力方面。熟练掌握专家系统、模糊控制技术、遗传算法、神经网络、深度学习等的相关理论、原理、运行、步骤,使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素养,能够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针对实践中智能技术的具体应用场景加以分析与优化。

3.综合能力和素质方面。能够提升学生的视野,了解智能技术前沿知识,增强学生对智能技术的敏感性,培养学生智能技术的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爱国敬业、诚实守信、团队合作、勇于专研等的基本素质。

二、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权重

专业素养:2-2、2-3、2-4

课程目标1、2、3

M

实践应用能力:3-1

课程目标2、3

L

人文道德素养:1-3

课程目标1、3

L

三、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

序号

教学内容

基本要求及重、难点(含德育要求)

学时

教学

方式

对应课程目标

1

绪论

掌握人工智能技术的含义、历史、内容、学派、前沿等内容。

4

集中讲授

课程目标1

2

专家系统

掌握专家系统的发展历程、含义、工作流程、结构等内容。

4

集中讲授

课程目标1、2

3

模糊控制技术

掌握模糊集合的含义、表达方式、模糊关系、模糊语言、模糊推理等内容。

4

集中讲授

课程目标1、2

4

粗糙集合

掌握粗糙集合的理论、步骤、应用等内容。

4

集中讲授、案例讨论

课程目标1、2、3

5

遗传算法

掌握时遗传算法的原理、内容、应用实例等。

4

集中讲授、案例讨论

课程目标1、2、3

6

蚂蚁算法

掌握产蚂蚁算法的基本原理、基本内容及其他生物计算技术.

4

集中讲授、案例讨论

课程目标1、2、3

7

神经网络

掌握神经网络技术的含义、技术背景、模型、学习规制、实现方法等内容。

4

集中讲授、案例讨论

课程目标1、2、3

8

深度学习

掌握深度学习含义、技术背景、主要方法、卷积神经网络等内容

4

集中讲授、案例讨论

课程目标1、2、3

合计

32

四、课程教学方法

如集中讲授、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式

五、学业评价和课程考核

推行多元评价,对本课程所采用的评价和考核方式作具体说明,若采用多种考核方法请分别列出考核评价的方法、内容、考核标准、成绩占比等,考核方法、内容应突出“学生中心、产出导向”。(以下以工科某课程为例,仅供参考。各课程要按课程实际情况设计填写)

(一)考核方式及具体要求

1.课程成绩构成与要求

课程考核注重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考核内容主要由平时作业、课堂表现、期末考核组成,均按百分制计分,其中平时作业成绩占30%、课堂表现成绩占20%、期末考核成绩占50%。

2.课程目标达成考核与评价

序号

教学环节

课程目标1(分值)

课程目标2(分值)

课程目标3(分值)

合计

1

平时作业

10

10

10

30

2

课堂表现

0

5

5

10

3

期末考试

25

20

15

60

课程目标对应分值

35

35

30

100

(二)考核与评价标准

1.平时成绩考核与评价标准

分值

观测点

90-100分

70-89分

60-69分

0-59分

作业

按时完成,90%以上的作业内容齐全,基本知识点理解、掌握到位。能够利用理论知识识别、分析智能技术前沿领域相关专业问题。

按时完成,70%以上的作业内容齐全,基本知识点理解、掌握较到位。能够较好利用理论知识识别、分析智能技术前沿领域相关专业问题。

延时完成,60%以上的作业内容齐全,基本知识点理解、掌握基本到位。利用理论知识对智能技术前沿领域相关专业问题有一定的识别、分析。

不交和补交,50%以下的作业内容齐全,基本知识点理解、掌握有偏差。不能利用理论知识对智能技术前沿领域相关专业问题进行识别、分析。

2.章节测试与评价标准

章节测试根据测试题目及评分标注进行打分(百分制)。

3.期末试卷考核与评价标准

根据课程目标及教学内容,设计期末考核试题,综合检验学生对课程相关知识的掌握、综合应用及解决复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