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5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分达标9中国史综合检测.doc

发布:2025-01-01约8.71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高分达标9中国史综合检测

一、单选题

1.(2024·吉林)良渚古城遗址中(约4500年前)包含的5片墓地,可从丧葬制度与随葬品的数量、器物与材质等方面划分出至少4种以上的等级:高级、较高级、中级、低级。基于不同社会身份的人物在丧葬时的用玉制度或玉器配制待遇的不同,由此形成了分等级墓地的现象。此现象揭示了()

A.长江流域农业经济的发达

B.已出现明显的阶级分化

C.玉制器皿已得到普遍使用

D.开始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

【答案】B

【解析】材料描述墓地随葬品的不同,形成分等级墓地的现象,即高级、较高级、中级、低级,可见社会已出现明显的阶级分化,B项正确;原始社会农业经济虽已出现,但材料没有体现,排除A项;“普遍”表述过于夸张,排除C项;严格的等级制度,材料未涉及准确的起止时间,“开始形成”叙述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

2.(2024·广东)某战国竹简有如下记载:“虽贫以贱,而信有道,可以驭众、治政、临事、长官……故兴善人,必熟问其行,焉观其貌,焉听其辞。既闻其辞,焉少小穀(官职)其事,以程其功。”这一记载()

A.表明宗法分封制度崩溃

B.渗透儒道思想理念

C.反映私学兴起解放思想

D.体现官僚政治特征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虽贫以贱,而信有道,可以驭众、治政、临事、长官……故兴善人,必熟问其行,焉观其貌,焉听其辞。”可知其主张,举贤否认血缘与出身的因素,提倡不偏富贵与不避贫贱的公平原则,有能则举之,善用人才,这体现了官僚政治的特点,D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宗法分封制度崩溃的相关结论,排除A项;材料信息与墨家的“尚贤”思想相符,未涉及儒道思想理念,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私学兴起对解放思想的作用,排除C项。故选D项。

3.(2024·广东)秦朝建立后,除全国推广郡县制外,还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修驰道、直道,颁布法律,编制户籍,迁徙六国贵族豪强到关中、巴蜀等地,整顿社会风俗等。秦朝的上述举措()

A.扩大了统一国家的规模

B.巩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

C.缓和了各民族间的矛盾

D.加强了社会基层的管理

【答案】B

【解析】据题意可知,秦朝建立后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项正确;材料所述措施意在巩固统一,并不能扩大国家规模,排除A项;缓和民族矛盾不能完整概括材料各项措施的作用,排除C项;加强基层管理不能完整概括材料各项措施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B项。

4.(2024·黑龙江)内蒙古居延地区是汉代的边防重镇,上世纪在这里出土了大量汉代简牍。简牍中的文书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既有官兵的请假报告、日常管理记录,又有关隘与关隘之间的秘密联络方式、皇帝下达的诏书、政府部门下达的律令等。这反映出汉代()

A.民族之间关系较为复杂

B.行政运行机制有所保障

C.边境形势趋向紧张

D.政治等级秩序较为稳定

【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材料信息显示,内蒙古居延地区出土了大量汉代简牍,涉及内容众多,诸如皇帝下达的诏书、政府部门下达的律令等,反映出汉代行政运行机制有文书作为保障,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政府运行机制问题,无法反映汉代民族之间关系较为复杂,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边境形势趋向紧张的现象,排除C项;材料体现了汉代的政治运行机制,没有政治等级秩序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

5.(2024·四川)乡品本是魏晋中正代表乡党舆论为士人评定的资格等级。一般认为,魏晋士人乡品的评定基于“先天”的家世和“后天”的德行。实际上,中正授予乡品,往往把“后天”因素融入“先天”因素考量。这一现象()

A.导致了选举权地方化

B.表明选官制度逐渐趋于理性

C.加剧了社会阶层固化

D.体现出注重官员的文化素质

【答案】C

【解析】据材料可知是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主要以家世门第为选官的主要依据,而材料体现中正授予乡品,往往把“后天”的德的因素融入“先天”因素考量,说明选官注重家世,忽视品德,加剧了社会阶层固化,C项正确;“导致了选举权地方化”说法不合适,毕竟中正官是由中央委任的,排除A项;选官注重家世,忽视品德,说明选官制度不公平,并不是理性的体现,排除B项;注重官员的文化素质是隋唐的科举制,排除D项。故选C项。

6.(2024·高三上湖北期末)下表是唐朝宰相科举出身统计表,据此可知唐朝()

宰相总数

科举出身

所占比例

太宗

29

3

10%

高宗

41

13

31%

玄宗

27

18

67%

代宗

12

7

58%

宪宗

29

17

57%

穆宗

14

8

57%

敬宗

7

6

85%

文宗

24

18

75%

宣宗

23

20

87%

懿宗

21

17

81%

A.科举制成为选官的主要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