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异位妊娠临床治疗研究.doc

发布:2018-01-27约2.81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异位妊娠临床治疗研究 王文霞(安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 河南安阳 455000) 【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23-0158-02 【摘要】 目的 探讨异位妊娠的临床表现、发病因素及治疗效果。 方法 对我院47例异位妊娠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发病年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分析危险因素及治疗效果。 结果 异位妊娠年龄lt;30岁占81.4%,人工流产史占53.2%,盆腔炎史占25.6%,放置宫内节育器占19.1%。手术治疗34例,保守治疗13例,均治疗痊愈,无死亡病例。 结论 异位妊娠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人工流产在异位妊娠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手术治疗为主要治疗方法。 【关键词】 异位妊娠 危险因素 治疗效果 异位妊娠(宫外孕)是妇产科急腹症之一,是指孕卵在子宫腔外着床发育。随着孕卵增大,可引起流产或妊娠部位破裂出血。病情急,易误诊,如不及时诊断、治疗,可危及生命[1]。现将我院2008年6月~2009年10月收治的47例异位妊娠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47患者为我院2008年6月~2009年10月收治的异位妊娠病人,年龄在2l~45岁之间,lt;30岁占81.4%。其中输卵管妊娠38例,卵巢妊娠7例,陈旧性宫外孕2例。已婚32例,未婚15例;有人工流产史者25例,放宫内节育器者9例,有剖宫产史者5例,有妊娠史者21例。症状与体征:腹痛:本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腹痛,伴有肛门坠胀和里急后重;停经:停经异位妊娠的主要症状之一,本组32例有明显停经史,停经时间为42~57d;不规则阴道流血:30例患者有不规则阴道流血;休克与晕厥:2例休克,8例有晕厥。查体:宫颈举痛(+),附件区有压痛、移动性浊音(+)、腹膜刺激征(+)。辅助检查 B超检查,本组病人常规作B超检查,有子宫增大但宫内无妊娠囊32例,宫旁有无回声及混和回声者39例,宫内有假孕囊者2例。47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盆腔积液。行尿妊娠试验,阳性者41例,弱阳性者6例。血HCG检查,均超过正常值。行阴道后穹穿刺13例,抽出不凝血8例;行右下腹穿刺38例,均抽出不凝血。 1.2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34例,其中行患侧输卵管切除术22例,部分切除术8例;行患侧附件切除术4例,同时行对侧输卵管结扎3例。对腹腔出血多伴休克征状者,采用综合抗休克措施,及时行手术治疗并予抗菌素预防感染。药物保守治疗13例,均口服米非司酮+ 氨甲蝶呤(MTX),同时辅以中药治疗。 1.3结果 异位妊娠年龄lt;30岁占81.4%,人工流产史占53.2%,盆腔炎史占25.6%,放置宫内节育器占19.1%。手术治疗34例,保守治疗13例,均治疗痊愈,无死亡病例。2例异位妊娠病人误诊为急性阑尾炎,误诊率4.3%,术中请妇科会诊手术。 2 讨论 异位妊娠是妇科严重的急腹症、起病急,病情重。如延误治疗,常威胁患者生命。其典型临床表现是闭经、腹痛和阴道出血。腹痛常先于阴道出血,主要是随着胚胎增大致输卵管膨胀引起。血液渗入腹腔造成血腹时,则腹痛加剧,血液沿结肠侧沟上行刺激膈肌时,可引起肩部放射痛[2]。典型的阴道出血为暗红色,呈少量点滴状。查体可有腹部压痛、腹肌紧张、宫颈举痛和附件区触痛等。若异位妊娠破裂,患者可有失血性休克的表现。但多数患者并无典型表现,易被误诊为难免流产。因此,对育龄期妇女,无论有无停经史,有腹痛及阴道不规则出血时,应警惕异位妊娠的发生,进一步综合检查,以便早诊断,早治疗。要重视异位妊娠的鉴别诊断,除本科的急腹症以外,如急性出血性输卵管炎,黄体破裂等,特别要注意与其它急腹症的鉴别诊断。对于典型病例且病情稍重者,及时行后穹隆穿刺,后穹隆穿刺有较高的准确率[3]。如抽出不凝血并有停经史,一般可以诊断。用尿和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放免测定及B超检查,或两项联合检查均可达到满意的诊断结果,有条件的单位可行腹腔镜检查。 发生异位妊娠的病因目前认为与盆腔炎(包括输卵管炎)、宫内节育器、输卵管手术及多次宫腔操作如人工流产等有关,各种原因直接或间接改变了卵子或受精卵的正常运行,影响受精卵正常着床导致异位妊娠[4],特别是反复多次宫腔内手术操作使子宫内膜损伤,术后易发生盆腔炎,盆腔炎可造成输卵管粘膜受损和输卵管周围炎,输卵管周围炎的病变主要在输卵管浆膜层或浆肌层,可造成输卵管周围粘连、输卵管扭转、盆腔狭窄、管壁肌肉蠕动减弱,从而影响孕囊的运行,孕卵在输卵管中被阻滞而发生异位妊娠,本组资料中有人工流史占51.7%,说明人工流产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