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第5章 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第5章 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 一、教学计划 本章内容的教学需要4个学时。 二、教学大纲 (一)审计证据 1、审计证据的含义和特性 2、审计证据的分类 3、审计证据的收集 4、审计证据的鉴定 (二)审计工作底稿 1、审计工作底稿的含义 2、审计工作底稿的作用 3、审计工作底稿的内容和格式 4、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 5、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和保管 三、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掌握审计证据的含义、特性和分类以及收集和整理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掌握审计工作底稿的含义、作用以及编制、复核和保管的方法,为指导审计工作过程打下理论基础。 四、教学要求 了解审计证据的含义和特性、审计证据的分类,掌握审计证据收集和审计证据鉴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理解审计工作底稿的含义、作用、以及内容和格式;掌握审计工作底稿编制的原则、要求和基本方法;掌握审计工作底稿复核和保管的理论和方法。 5 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 5-1审计证据 5-2审计工作底稿 5-1 审计证据 审计证据的含义和特性 审计证据的含义 审计证据是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采用各种方法获取的真实凭据,用于证实或否定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所反映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合法性和公允性的一切资料。 5-1审计证据 审计证据的含义和特性 审计证据的特性 客观性 相关性 合法性 5-1审计证据 审计证据的分类 基本证据 按审计证据的重要性分类 辅助证据 矛盾证据 加工证据 自然证据 按获取审计证据的来源分类 间接证据 直接证据 按审计证据的相关程度分类 环境证据 口头证据 书面证据 实物证据 按审计证据的表现形态分类 审计证据的分类 按其形态(外形)分类 —实物证据 ? 最有证明力证据,只能讲具有较强证明力 概念 两重性 强:存在(数量) 弱(需要另 行审计) ①证明不了所有权 ②不能反映实物质量 ③不能反映价值 ④取证范围有限 —书面证据(文件证据)——收集数量最广、但容易被篡改,可信度要比实物证据差 概念 内 容 ①外部 外部 CPA手中 外部 被审计单位手中 CPA ②内部(如内控制度不健全CPA不能过多信赖) ③ CPA动手编制—计算表、分析法、测试表 内部 经第三方确认 外部流转 内部 内部—经不同部门审核签章且连续编号 内部—单个部门、领导审核签章 内部证据内容 会计记录 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声明书(属于可靠性较低) 其他书面文件 —视听证据(电子信息证据) —口头证据 概念 作用 如何提升其证明力 —环境证据 有关内部控制情况 被审计单位管理人员的素质 各种管理条件和管理水平 审计证据按其来源分类 审计证据按其功能分类 审计证据按其重要性分类 审计证据按其证明力分类 审计证据的特征 充分性—足够性、数量特征、形成审计意见的最低数量要求 适当性—是指审计证据的相关性和可靠性 审计程序、审计证据和认定的关系 5-1审计证据 审计证据的收集 监盘 观察 查询及函证 检查 计算 分析性复核 收集、鉴定、综合审计证据过程 收集证据 潜在证明力 现实证明力 评价经济活动形成审计意见和结论 充分证明力 鉴定证据 综合证据 审计过程 审计证据 审计证据的收集 收集审计证据的原则 收集审计证据的途径 -民间审计取证方法 -政府审计取证方法 -内部审计取证方法 5-1审计证据 审计证据的鉴定 审计证据的真实性 审计证据的重要性 审计证据的可信性 审计证据的充分性 审计证据的证明力 审计证据的经济性 审计证据的鉴定—分类、计算、比较、小结 审计证据的综合—注册会计师对各类审计证据及其所形成的局部审计结论进行综合分析,最终形成整体的审计意见 证明力 ? 证据力 5-2审计工作底稿 审计工作底稿的含义 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人员将在审计工作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步骤和收集的用来证明审计事项真实情况的经济事实和资料,按照一定的格式编制的档案性原始文件。 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证据汇集,可作为审计过程和结果的书面证明,也是形成审计结论的依据。 * *
显示全部